跳至內容

石氏星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名《天文》,西漢以後被尊稱為《石氏星經》。由戰國時期魏國天文學家占星家石申所著,共八卷,原著已失傳。

記載

[編輯]

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中引有《石氏星經》中有關五星運動交食恆星等方面的一些片斷,並且在唐代天文學家瞿曇悉達編撰的《大唐開元占經》(又稱《開元占經》)中有大量節錄。於宋代王應麟作《漢書藝文志考證》之中,首次被收錄於藝文志

影響

[編輯]

開元占經》中保存下來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內容中,最重要的是標註為「石氏曰」的121顆恆星的坐標位置,是世界上最第二古老的星表,晚於巴比倫星表,早於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恆星表大約一百多年。現代天文學家根據對不同時代天象的計算來驗證,並根據這些坐標考慮歲差的影響加以推算,證明大部分坐標值確系戰國時期所測。

三國吳國太史令陳卓總合石氏、甘氏和殷商天文學家巫咸[1]三家星圖,整理出了一份標準的恆星表,並繪製了一套標準星圖[2][3],以各種形式流傳下來,其中,敦煌莫高窟發現的檔號P2512一卷唐初寫本中的三家星經最為著名[4]。陳卓整合三家星官之後,出現了綜合三家星宮的占星著作,其中有一部重要著作稱為《星經》,又稱為《通佔大象曆星經》,曾收入《道藏》,在宋代稱《甘石星經》。

註釋

[編輯]
  1. ^ 據《尚書》記載,巫咸太戊帝身邊的一位賢臣。擅長術數星占,能以巫接神事。傳說商朝巫事自他而興。
  2. ^ 隋書·天文志》:「三國時,吳太史令陳卓始列甘氏、石氏、巫咸氏三家星官,著於圖錄,並注占贊,總有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並二十八宿及輔官附座一百八十二星,總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
  3. ^ 晉書·天文志》:晉「武帝時,太史令陳卓總甘、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圖,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為定紀。」
  4. ^ 丁海斌、黄鹤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 [201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