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解釋級別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解釋級別理論 (CLT) 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理論,從心理距離延伸到 (物體和事件) 抽象實體.[1][2] 常見釋義為,距離物體越遠,個體的思維越接近抽象範疇,反之則更具體化。 CLT概念里心理距離包含時間, 空間 社會化距離,通常被認為最重要,[3] 根據這個理論,人感受事件的心理距離影響包括:

  • 時間距離 (時間)
  • 空間距離 (物質空間)
  • 社會距離 (交互的距離,人與人或團體之間)
  • 假定距離 (設想可能性)


心理距離影響的範疇包括我們對事件、他人、觀點的看法,是高級還是低級,影響這些看法是抽象還是具體

高級別的解釋發生在人思維抽象化,察覺廣闊範圍;不關注細節。高級別是,人關注核心解釋全局情況或者事物重點。[2]

低級別的解釋發生在人思維更關注實體時,同樣有關心理距離。當人參與低級解釋的時候將更關注現在的細節。主要的目標是外部延展的情況,不是內在狀況。

級別[編輯]

CLT 區分精神解釋 為兩個級別:高級和低級,高級解釋是思索大環境的核心圖譜,考慮總結性內容試圖抓住核心成分。低級解釋,是細節導向的思維模式。

例如,一個兒童玩,用兩種方式分別解釋,高級會形容為孩子在玩,低級描述為孩子具體玩的環境。低級解釋注重尋找環境差異,高級注重發現相似。[2]

參考[編輯]

  1. ^ Trope, Y., & Liberman, N. (2010). Construal-level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sychological Review, 117(2), 440-463.
  2. ^ 2.0 2.1 2.2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Trope2012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 ^ Bar-Anan, Y., Liberman, N., & Trope, Y. (2006).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nd construal level: Evidence from an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5(4), 609-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