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賈昌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賈昌齡(?—1040年10月1日),字延年,鎮陽人。

先祖以仕宦遷徙開封。曾祖賈緯賈琰之孫,賈汾之長子,賈昌朝的同族弟兄。早孤,由祖母撫養成人。好學習,師從翰林李宗諤。登進士第,釋褐為饒州浮梁縣尉,[1]歷任開封府功曹參軍、許州郾城主簿、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屯田員外郎,[2]改任京師榷貨務,「疏達利路,商賈便之」,改任都官員外郎、屯田郎中、提點京西路刑獄,改度支郎中、荊湖北路轉運使、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潭州,調知廣州軍州事。[3]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在赴任南海的途中染疾,二十三日去世。慶曆五年(1045年)葬於新鄭抱章山[4]

范仲淹與賈昌齡同朝為官,有交情,次女嫁與賈昌齡的三子賈蕃。2012年6月,河南新鄭市新村鎮二十里舖出土由范仲淹撰《賈昌齡墓誌》。[5]

註釋[編輯]

  1. ^ 折獄龜鑑》卷三:「賈昌齡少卿,初為饒州浮梁尉。其俗輕死,與人有怨,往往先食野葛,以誣怨者。昌齡輒能辯究之,與臻問傷類矣。」
  2. ^ 宋史》卷二八五《賈昌朝傳》附《賈琰傳》記載,「湜子昌符,賜同學究出身。汾子昌齡,第進士,為屯田員外郎」。
  3. ^ 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康定元年,「六月二十五日,知潭州、度支郎中賈昌齡為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
  4. ^ 清朝《河南通志》記載「賈昌齡墓在新鄭縣城北三十里抱獐山東南」。
  5. ^ 出土文本標題為《宋故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市舶使,上輕車都尉、賜緋魚袋借紫賈公墓志銘並序》

參考書目[編輯]

  • 《範文正集》卷13〈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軍州事賈公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