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趙承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40年的趙承綬

趙承綬(1891年—1966年10月1日),字印甫山西五台縣槐陰村人。中國革命家,軍事人物。[1]

生平

[編輯]

辛亥革命

[編輯]

1908年,趙承綬考入太原陸軍小學堂。繼而,他升入清河陸軍中學堂[1]

辛亥革命山西新軍發動起義之後,他回到山西省參加忻代寧公團(團長續桐溪),任教練官。同年11月間,忻代寧公團兩千人經繁峙縣茹越口攻打大同。趙承綬率左翼游擊隊作為前鋒,進至懷仁縣時得知大同的同盟會已舉行起義,清朝總兵王得勝已率部撤退,忻代寧公團遂開進大同。同日,清朝駐宣化張家口淮軍郭殿邦部、毅軍陳希義部兩千人增援大同,圍攻大同城。忻代寧公團和大同的起義軍堅守大同四十多天,直到南北議和成功後,忻代寧公團方依照協議撤到雁門關以南,趙承綬率左翼游擊隊殿後。[1]

1912年,忻代寧公團解散,趙承綬重入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學習。畢業後,他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騎科。1928年,他被閻錫山任用為騎兵司令,此後任該職10年。[1]

抗日戰爭

[編輯]

1936年,他被南京國民政府授陸軍中將軍銜。同年11月15日,在紅格爾圖戰役中,日軍及王英大漢義軍進攻紅格爾圖,駐守紅格爾圖的趙承綬所部騎兵部隊堅守陣地,戰鬥持續兩日,日軍及王英部未能突破。達密凌蘇隆部及易世芳的地方保安團配合趙承綬所部戰鬥。11月16日,趙承綬和傅作義集寧前線指揮部隊,突襲敵後,遂擊潰來犯之敵,取得了紅格爾圖戰役的勝利。[1][2]此後,趙承綬幫助傅作義策劃百靈廟戰鬥並獲勝。因綏遠抗戰有功,趙承綬獲頒二等寶鼎勳章[1]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趙承綬部改編為騎兵第一軍,趙承綬任軍長,率軍攻擊熱河省林西縣,攻克察哈爾省北部的商都縣化德縣南壕塹(屬張北縣)等地。趙承綬部正在繼續擴大戰果之時,因右翼平綏線戰鬥失利,遂被迫轉移,在1938年初退回晉西北。趙承綬的司令部先後駐在寧武縣壩上,靜樂縣南關等地。此前,八路軍已經進駐岢嵐縣五寨縣嵐縣一帶。當時國共合作,八路軍120師在晉西北的部隊隸屬趙承綬軍長統一指揮{{來源請求}}120師師長賀龍曾親自到寧武縣壩上拜見趙承綬{{來源請求}}。此後,趙承綬多次同120師配合作戰,在寧武縣軒崗鎮神池縣五寨縣等地的八角堡戰鬥利民堡戰鬥三井戰鬥義井戰鬥等戰鬥中獲勝。[1]

1939年,趙承綬升為國軍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兼山西省政府第二行署主任。在從陝西省宜川縣秋林鎮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駐地返回晉西北時,趙承綬經過陝北,借住在延安以東附近的一山村內{{來源請求}}中共中央得知後,派人把趙承綬接到延安,並舉辦了歡迎會。[1]

國共內戰

[編輯]

1946年,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閻錫山任命趙承綬為太原綏靖公署野戰軍總司令。1948年5月,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進攻晉中。同年7月,趙承綬向華北野戰軍投降。此後,他曾動員閻錫山部第七十一師以及第八總隊投降。[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參事室參事,山西省政協委員。[1]

1966年10月1日,趙承綬在北京病逝。[1]

藝術形象

[編輯]

2010年中國大陸電視劇《鐵梨花》的男主角趙元庚(巍子飾)的原型為趙承綬。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辛亥人物赵承绶事略.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 2011-08-16 [2012-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 ^ 【历史印记】绥远抗战之红格尔图战役. 澎湃新聞. 2021-01-04 [202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