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惟賢
郭惟賢 | |
---|---|
大明戶部左侍郎 | |
籍貫 |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晉江縣 |
原名 | 郭維賢 |
字號 | 字哲卿,號希所,晚更號愚庵 |
諡號 | 恭定(天啟初追諡) |
出生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九月二十九日 |
逝世 | 萬曆三十四年(1598年) |
出身 | |
| |
著作 | |
《西臺疏草》 |
郭惟賢(1547年—1606年),字哲卿,號希宇,又名維賢[1],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萬曆二年(1574年)登進士,授清江縣知縣,萬曆八年(1580年),拜為南京河南道監察御史[2]。因請求召吳中行、趙用賢等人而被謫為江山縣縣丞,後官復原職。彈劾、推薦多人。因援救主事董基忤旨,調南京大理寺評事[3]。給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相繼上疏救助,皇上發怒,分別扣發了這些人的俸祿。郭惟賢不久升戶部主事,陞吏部稽勳司郎中,萬曆十八年(1590年),升任順天府丞[4][5]。
萬曆二十年(1592年),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銜巡撫湖廣[4]。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入京師為左僉都御史[6]。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升左副都御史[7],疏請早立皇儲,慎待輔臣,趕緊實行考選,儘快將推薦人才的奏疏發下,沒有回應。丁憂去職,起為戶部左侍郎,未上任即卒[8]。贈為右都御史。天啟初年,追諡恭定[9][10][11]。
事跡
[編輯]張居正死後,吳中行、趙用賢等先前被貶的人尚未起用。恰好皇長子出生,萬曆帝下詔赦免天下,郭惟賢因此請求召回被貶的大臣。馮保很厭惡此事,藉機將他貶為江山縣丞[12]。馮保因罪被處置後,郭惟賢復職。上疏彈劾左都御史陳炌看權貴眼色行事,將御史趙耀、趙應元彈劾罷職,因此不能再掌管監察事宜。陳炌被罷免官職後,他又推薦王錫爵、賈三近、孫鑨、何源、孫丕揚、耿定向、曾同亨、詹仰庇等人,均被起用。主事董基勸諫皇宮內操練之事被貶,郭惟賢援救他,違背聖旨,調任南京大理評事。
郭惟賢巡撫湖廣,分封在德安府的景王,田土比別的藩王多一倍多,藩國已絕嗣,但景王賦額還在徵收。等到皇弟潞王分封在衛輝,將景王的賦稅都給了他。潞王上奏說賦稅不到規定數目,萬曆帝停發監司以下官職的俸祿,下令巡按趕緊奏報。郭惟賢說:「景府的賦額都是奸民投獻的,亂說數目,我為潞王勘察田畝,增加賦稅二萬五千,不是像以前奏報的那個假數目,潞王反而說不足,為什麼?況且潞王府離湖北很遠,不如讓有關官吏徵收,轉送給潞王府。《會典》上說皇莊以及勛貴、外戚的官莊,遇到災荒與民田一樣蠲減。現在襄水漢江漲水,潞王府的佃民逃亡過半,請求按原例蠲減。」又稱:「長沙、寶慶、衡州三衛軍戍守武岡,而永州、寧遠諸衛遠戍廣西,受瘴癘死傷無數。請求分別輪流戍守武岡,停止戍守廣西。」萬曆帝都予以同意[13]。承天府守備中官因徵收興邸舊賦,請求將潛江知縣及佃民治罪,萬曆帝下詔讓撫按官逮捕。郭惟賢稱:「我巡撫楚地,沒有不過問的事。現在中官責問,而我等去追捕,我實在不能幹。」萬曆帝於是停止實行命令[14]。不久,他請求用太和山的香稅充潞王所欠下的俸祿,不要加派於百姓,又請求以周敦頤父親輔成從祀啟聖。皇帝均下詔聽從他的意見[15]。
郭惟賢任左僉都御史期間,上疏稱核選用官員不應當長久停止,言官不應當長久被拘,御史官員不應久缺。爾後又說天下多有變故,是從大官至監司都有缺漏而沒有補上,政事日益廢弛,而且因勸諫被貶的人不下百餘人,效忠的人都被永遠貶斥而不任用。萬曆帝並不採納他的意見。
家族
[編輯]長子郭夢詹,以蔭官戶部郎中,娶左都督俞大猷女。次子郭光詹。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
[編輯]- ^ 《明實錄·神宗實錄·128卷》2393
- ^ 《明實錄·神宗實錄·139卷》2583
- ^ 《明實錄·神宗實錄·210卷》3942
- ^ 4.0 4.1 《明實錄·神宗實錄·249卷》4635
- ^ 《明史·列傳227卷》5968-5969:郭惟賢,字哲卿,晉江人。萬曆二年進士。自清江知縣拜南京御史。張居正既死,吳中行、趙用賢等猶未錄。會皇長子生,詔赦天下,惟賢因請召諸臣。馮保惡其言,謫江山丞。保敗,還故官。劾左都御史陳炌希權臣指,論罷御史趙燿、趙應元,不可總憲紀。炌罷去。又薦王錫爵、賈三近、孫鑨、何源、孫丕揚、耿定向、曾同亨、詹仰庇,皆獲召。主事董基諫內操被謫,惟賢救之,忤旨,調南京大理評事。給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交章救。帝怒,奪俸有差。惟賢尋遷戶部主事,歷順天府丞。
- ^ 《明實錄·神宗實錄·291卷》5391
- ^ 《明實錄·神宗實錄·323卷》6000
- ^ 道光《晉江縣誌·卷之三十八·人物誌名臣之二》:郭惟賢,字哲卿。萬曆甲戌進士,授清江縣。砥節愛民,以治行擢河南道御史。乞赦宥張居正柄國時建言得罪諸臣,為大璫馮保所忌。疏入,謫江山丞。逾月,保敗,召復舊官。行經三吳,見水患,上疏請蠲其賦。劾左都御史陳炌逢迎張居正、妄論御史趙應元。復薦海內耆碩王錫爵、詹仰庇等,皆先後起用,輿論復快。以疏救刑部主事董基,調大理評事,旋遷南戶部主事,晉吏部稽勛郎中,改考功。旋晉南通政司,參議應天府丞,改順天,視府尹篆。拒中貴幹請,廷推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除加派,省遠戍,蠲減潞府賦額。又請祀周元公父於啟聖祠,刻元公、二程文為《三儒集》,屈大夫、諸葛武侯、岳武穆文為《三中集》。入為左僉都御史,晉左副都御史。丁艱,服闋,起為戶部左侍郎,卒年六十。賜祭葬,蔭子。所著《三台諫草》諸書。天啟初,諡恭定。清江人祀之名宦。次子光詹。
- ^ 《明史·列傳227卷》5968-5969:入為左僉都御史。言行取不宜久停,言官不宜久繫,臺員不宜久缺。已,復言天下多故,乃自大僚至監司率有缺不補,政日廢弛,且建言獲譴者不下百餘人,効忠者皆永棄,帝不納。尋遷左副都御史。請早建皇儲,慎簡輔弼,亟行考選,盡下推舉諸疏,俱不報。久之,以憂歸。起戶部左侍郎,未上卒。贈右都御史。天啟初,諡恭定。
- ^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六十八》:恭定郭愚菴先生惟賢 郭惟賢字哲卿號愚菴晉江人萬厯二年進士令清江以治行擢為南御史例應掣鹽所得贖鍰不貲惟賢疏言戸部職錢糓御史職糾察各有司存請令主事掣鹽御史按季監督許之由是廉名益著時江陵相已死言事得罪諸臣多未復皇子生下恩詔惟賢言恩詔雖下而建言諸臣如呉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鄒元標傅應楨朱鴻謨余懋學等尚在戍籍乞行赦宥是時巨璫馮保猶用事疏入謫江山丞逾月保敗召復原官劾左都御史陳炌希權臣指論罷御史趙耀趙應元不可總憲紀炌罷去又薦海內耆碩之士如王錫爵孫鑨孫丕揚耿定向曽同亨蔡國珍詹仰庇等皆後先起用輿論快之主事董基以諫止內操被謫惟賢疏救甚力上怒調南大理評事遷戶部主事陞吏部稽勲郎中改考功值大計上書宰相李世達都御史海瑞二公請絶請托斥巨奸屏私暱計成中外咸服改尚寳丞晉通政司參議轉應天府丞旋改順天攝府尹篆數月中貴干請一切拒絶南北臺省交薦可大用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至則請定三楚賦役全書以革加派之弊發泰和山香稅以補宗祿兵餉之缺分三衞輪戍武崗並請罷諸衞逺戍栁州以卹疲軍禁苗寨贖擄人口以遏異類楚故有景藩者肅宗愛子也予賦異等諸王景絶國除賦額仍在時潞王之國上悉以景賦予潞潞必欲得舊額以聞上鐫司道府縣官俸責巡撫報聞甚急惟賢酌定賦額請令有司徵送潞府王無得遣人來徵以致騷擾會楚災復疏減潞賦額築黃梅通城二城以固桑土又請祀周元公父於啟聖祠刻元公二程文為三儒集屈大夫諸葛武侯岳武穆文為三忠集以風示楚人召入為左僉都御史言行取不宜久停言官不宜久繫臺官不宜久缺已復言天下多故乃自大僚至監司率有缺不補政日廢弛且建言獲譴者不下百餘人効忠者皆永棄上不納尋遷左副都御史請早建皇儲慎簡輔弼亟行考選盡下推舉諸疏俱不報自戊戌己亥兩預計典佐臺長佑善黜奸無所嫌避如南考功時以丁內艱歸服除起為戶部左侍郎未上卒贈左都御史天啟初諡恭定惟賢樸誠直諒朗豁精密其念繫乎天下國家之大而最注意者人才用舍之間其神周於器物服用之微而最慎守者辭受取與之際服官三十餘載宦轍所至綱挈目張風清弊絶世局常遷自守獨定海內士大夫無所間然惟賢本師事大學士李公廷機其淵源如此子夢詹以蔭仕戸部郎中(明史 舊郡志 新郡志 閩書 葉文忠撰墓誌)
- ^ 《皇明經世文編·姓氏爵里總目》93:郭惟賢,字希宇,晉江人。萬曆甲戌□年進士,為御史,以建言歸。尋起僉都御史,廵撫湖廣。萬曆二十三年,陞副都協理院事。乙巳,起戶部右侍郎。
- ^ 《明實錄·神宗實錄·417卷》7879
- ^ 《明史·列傳227卷》5968-5969:二十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景王封德安,土田倍諸藩,國絕賦額猶存。及帝弟潞王之國衞輝,悉以景賦予王。王奏賦不及額,帝為奪監司以下俸,責撫按急奏報。惟賢言:「景府賦額皆奸民投獻,妄張其數。臣為王履畝,增賦二萬五千,非復如往者虛數,王反稱不足,何也?且潞去楚遠,莫若徵之有司,轉輸潞府。會典皇莊及勳戚官莊,遇災蠲減視民田。今襄、漢水溢,王佃民流亡過半,請蠲如例。」又言:「長沙、寶慶、衡州三衞軍戍武岡,而永州、寧遠諸衞遠戍廣西,瘴癘死無數。請分番迭戍武岡,罷其戍廣西者。」帝悉報許。
- ^ 《明史·列傳227卷》5968-5969:承天守備中官以徵興邸舊賦,請罪潛江知縣及諸佃民,旨下撫按勾捕。惟賢言:「臣撫楚,事無不當問。今中官問,而臣等為勾捕,臣實不能。」帝直其言而止。
- ^ 《明史·列傳227卷》5968-5969:尋請以太和山香稅充王府逋祿,免加派小民,又請以周敦頤父輔成從祀啟聖。詔皆從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