鄣城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鄣城村
行政村
鄣城村在接山鎮的位置
鄣城村在接山鎮的位置
坐標:35°56′36″N 116°37′8″E / 35.94333°N 116.61889°E / 35.94333; 116.61889座標35°56′36″N 116°37′8″E / 35.94333°N 116.61889°E / 35.94333; 116.61889
人口(1992)[1]
 • 總計3,899人

鄣城村是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東平縣接山鎮的一個行政村,該行政村共有人口3899人,下轄鄣城、界河兩自然村[1]:256。鄣城村為先秦諸侯國鄣國國都及漢代章縣縣治所在地,三國之後為一般集鎮,村內的鄣城故城遺址目前為東平縣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編輯]

鄣城村內有上訖於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證明鄣城早在商周時期即為人類聚落。據考證,商代甲骨文卜辭中的商邑可能即在今鄣城村一帶[2]。而根據傳世典籍記載,商周之時,今鄣城村一帶有鄣國,鄣城為鄣國國都。鄣國原為任姓國,國君為黃帝後裔。西周時,齊國將齊太公姜尚的支孫封在鄣地,鄣國成為姜姓諸侯國[3]。公元前664年,齊國滅鄣[4][5][6],鄣地後來屬齊國無鹽邑管轄。秦代,鄣城為薛郡無鹽縣所轄。西漢初年,置章縣於鄣城[7],鄣縣先後屬濟東國、大河郡、東平國。曹魏時期,章縣撤銷,鄣城仍屬兗州東平國[1]:12。北朝魏至北宋,鄣城先後屬兗州東平郡魯郡、兗州、鄆州[1]:27-30[8]。據出土文物判斷,元朝時,鄣城屬於東平路須城縣鄣城鎮[9][10]

明清兩代鄣城均屬東平州[8]。清代,鄣城屬東平州南仁壽[11],1931年屬於東平四區第十二鄉[12]。1953年後屬東平六區鄣城鄉。1958年末人民公社運動開始後,鄣城先後屬蒼邱公社、接山公社。1974年,鄣城村部分居民遷往鄣城西北建立新村,仍由鄣城大隊管轄,1980年,鄣城新村被命名為界河村[1]:261。1984年公社撤銷後屬張河橋區障城鄉[注 1],1985年撤區並鄉後先後屬接山鄉、接山鎮。[13][14][15]

地理和人口[編輯]

鄣城村位於接山鎮東南,下轄鄣城、界河村兩個自然村,其中鄣城位於大汶河北岸、泰東公路以南,距離接山鎮政府駐地約5公里[5];界河位於泰東公路以北,距離鎮政府約3.5公里。鄣城村轄境東與肥城市孫伯鎮南欒村、北欒村接壤,西鄰東楊郭莊、西楊郭莊,北接蒼邱一村,南隔大汶河汶上縣軍屯鄉的戚姬村相望[1]:255[8]

1992年時,鄣城村共有家庭1015戶、人口3899人、耕地面積共6235畝,其中自然村鄣城村有人口3406人,界河村人口493人。[1]:261

交通和教育[編輯]

泰東公路東西向穿過鄣城村北部。縣級道路徐鄣線南起鄣城,連接徐坦村與鄣城村[16]:49

目前村內有鄣城小學一所小學[17]。接山鄉第二中學曾設於鄣城村[1]:255

文物古蹟[編輯]

徐氏家廟,位於鄣城村東南

鄣城村村內有眾多文物古蹟,如鄣城故城、徐氏家廟、五雞台、玉皇廟等。鄣城村整體即位於鄣城故城遺址之上,該遺址即古鄣國、章縣的遺址。遺址東西長1300米,南北寬650米[18],其主體文化層在地面以下50至80厘米,因大汶河流水侵蝕及人為取土而損毀嚴重。遺址內出土過許多文物,多數為秦漢遺物。現為東平縣文物保護單位[14]:596[3][19]

鄣城村東有徐氏家廟,系鄣城徐氏於清代所建。明洪武年間,徐姓自淮安遷入鄣城,如今鄣城村民多為徐姓[15],2007年徐氏族人對家廟進行了重修,目前保存完好[20][21]。村東南有「五雞台」,系一土台,傳說台上可以同時聽到泰安、東平、寧陽、汶上、肥城五縣雞鳴,如今僅存殘跡。村北有玉皇廟,供奉玉皇大帝,明萬曆年間重修,玉皇廟原有雷祖殿,現已無存[5]

2013年6月,鄣城村曾出土一件元代碑刻,碑刻記載了本村王姓村民修建崔府君廟的故事,這是山東省境內首次有崔府君廟碑出土,該碑發現後被運送至東平博物館保存,而碑文上所記載的崔府君廟則早已無存。[9][10]

註釋[編輯]

  1. ^ 城」即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東平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山东省东平县地名志. 中國航海圖書出版社. 1993-05. 
  2. ^ 陳絜. 卜辞滳水与晚商东土地理. 中國史研究. 2017, 000 (004): 29–44. 
  3. ^ 3.0 3.1 泰安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泰安历史文化遗迹志. 方志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144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4. ^ 《左傳·莊公三十年》:「三十年春王正月。夏,次於成。秋七月,齊人降鄣。」
  5. ^ 5.0 5.1 5.2 鄣城村 - 东平县 - 山东省情网-山东省史志办. www.sdsqw.cn. [2017-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8). 
  6. ^ 張九龍. 鄣国:两度亡于齐国之手 (PDF). 齊魯晚報. 2016-11-20 [2020-05-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5-22). 
  7. ^ 风华齐鲁 平静的东平湖下,深埋着一座千年古城. 齊魯晚報. 2018-03-06 [2020-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8. ^ 8.0 8.1 8.2 東平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东平县地图册. 1993. 
  9. ^ 9.0 9.1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东平风物志. [2020-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10. ^ 10.0 10.1 楊浩. 我县出土元代“阴间判官”崔府君庙碑. 今日東平 (1727). [2020-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11. ^ 左宜似等. 卷第二. 《東平州志》. 光緒七年. 南仁壽保:黃徐莊、張徐莊、周徐莊、蓆橋、劉家所、齊家村、口頭、西楊郭莊、東楊郭莊、鄣城。以上十莊。 
  12. ^ 張志熙、劉靖宇等. 卷第一·方域志—第四區所轄鄉鎮莊村表. 《東平縣志》. 民國二十五年. 第十二鄉:鄣城。 
  13.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編. 东平年鉴(1986-1993). 年鑑社. 20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14. ^ 14.0 14.1 山東省東平縣誌編纂委員會. 东平县志(2005).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5年. ISBN 7-101-049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15. ^ 15.0 15.1 山東省東平縣誌編纂委員會. 东平县志(1989).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9 [2020-05-23]. ISBN 7-209-0032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9). 
  16. ^ 山東省東平縣交通局. 东平县交通志. 1987-07. 
  17. ^ 东平接山镇鄣城小学开展“种下一片绿色,与小树共成长”活动. 大眾網. 2015-03-17 [2020-05-22]. 
  18. ^ 東平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东平名胜古迹. 肥城市: 山東肥城印刷廠. 1999年12月. 
  19. ^ 東平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公共文化体育-公共文化体育名录信息】东平文保单位统计. 東平縣人民政府. 2019-01-10 [2020-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20. ^ 劉康. 泰安文物大典——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录 第1版. 濟南: 泰山出版社. 2013. ISBN 978-7-80634-766-9. 
  21. ^ 顏丙環. 接山古民居寻访(一). 今日東平報 (1623). 2012-06-20 [2020-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