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金額啄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額啄木
來自北方亞種群的一隻雄性金額啄木鳥
德克薩斯州 羅馬
洪都拉斯的維拉克斯啄木鳥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鴷形目 Piciformes
科: 啄木鳥科 Picidae
屬: 食果啄木鳥屬 Melanerpes
種:
金額啄木 M. aurifrons
二名法
Melanerpes aurifrons
(Wagler, 1829)
金額啄木和維拉克斯啄木鳥的分佈範圍
木瓜上的雄性維拉克斯啄木鳥

金額啄木學名Melanerpes aurifrons,中國大陸作金額啄木鳥,台灣作金額啄木)是啄木鳥科食果啄木鳥屬中的一種鳥類。 該鳥主要分佈於美國南部、墨西哥和中美洲。

分類學與系統學[編輯]

該鳥的分類學地位尚未定下。美國的鳥類學會、克萊門斯分類學和鳥類國際學會的《世界鳥類名錄》(HBW)將其歸類為12個亞種之一。國際鳥類學委員會則將其視為單型物種,並將其他11個亞種歸類為維拉氏啄木Melanerpes santacruzi)。[2][3][4][5][6]

飛行中的啄木鳥,德克薩斯州

描述[編輯]

該鳥體長約22~26厘米,體重約65~102公克。雄性和雌性的羽毛顏色相同,差別在於頭的圖案有些不同。成年的雄鳥具有紅色的冠羽和金橙色或黃色的頸部,兩者之間有一段空隙;而雌鳥有灰色的冠羽和淺黃色頸部。成年鳥頭的其他部位有各種不同灰色色調的羽毛。該鳥上半身大部分呈黑白相間的條紋,尾巴覆羽呈現白色,帶有一些黑色斑點。翅膀羽毛為黑色,主要羽毛上有着不同程度深淺的灰白色。尾巴羽毛大部分為黑色,外面三對羽毛上有不同程度的白色。下半身呈灰色或灰褐色,腹部側邊和尾巴下面的覆羽上有深灰色的條紋,腹部有一塊黃色斑塊。眼睛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嘴巴呈黑色或灰色,腿和腳為灰綠色或灰褐色的。幼鳥整體較成年的鳥暗淡一些,頸部幾乎沒有半點的橙色,上半身的條紋比較不明顯,下半身有細小的條紋。雄性的紅色冠羽有小小的斑塊,而雌性只有一點點紅色斑塊。[7]

分佈與棲息地[編輯]

該鳥的分佈主要從俄克拉荷馬州的西南部以及德克薩斯州的中部到墨西哥高原,一直延伸至哈利斯科州聖路易斯波托西州伊達爾戈州。牠偶爾會出現於新墨西哥州,並且會向北或向東移動。該物種主要棲息於濕潤和乾旱的地緣環境中,尤其偏好乾旱,包括豆科灌木叢和河濱林地。還會常出現於城市的公園和郊區當中。[7][8]

行為[編輯]

定居、移動[編輯]

該鳥會長期居於在一個地方。[7]

攝食[編輯]

該物種會吃成蟲和幼蟲,主要以節肢動物為主,同樣也會吃些飛行類的昆蟲、水果、堅果和玉米。有觀察記錄顯示,該物種會捕獵其他鳥類的鳥蛋。主要會在樹上進行覓食,特別是在比較粗樹枝上,牠會待在樹上6米以下的地方。也會在開闊的地面或者在草地上覓食,但很少在灌木叢下進行覓食。牠以拾取、啄食、探測和少量的空中捕獵方式以獲取食物。[7]

繁衍[編輯]

該鳥通常一年四季保持着成對狀態,並且在繁衍季節之外的時間也會保衛領地。在德克薩斯州,該鳥繁衍期通常以三月到七月為主,並且一年能產下大約兩窩的幼鳥。雌雄兩性都會在樹幹樹枝上一起挖掘巢穴,無論樹是活的還是死的。有時它也會利用電線杆、圍欄和巢箱。巢穴通常位於離地面2~9米之間。大多數巢穴的蛋,其數量主要為四到五顆,雌雄雙方都會進行孵蛋。孵化期約為12至14天,雛鳥將在出殼後約30天後離巢。[7]

金額啄木鳥的聲響[編輯]

金額啄木的叫聲為尖銳刺耳的「kirrr」或重音的「tig tig」,通常會連續喊叫。它的敲擊聲是「短暫而且緩慢」的。[9]

物種狀態[編輯]

根據《世界鳥類名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沒有單獨評估金額啄木和維拉克斯啄木鳥的狀態。依據綜合評估結果顯示,金額啄額被評定為「無危物種」,其種群數量是穩定的。在德克薩斯州大部分的地區,金額啄木被認為是普遍存在的的鳥類;而來自墨西哥的數量則比較少。牠似乎能很好地適應人類改變的環境,時常可以從公園和城市地區見到。[7]

參考資料[編輯]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Golden-fronted Woodpecker Melanerpes aurifron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22680862A92883010 [20 January 2023].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680862A92883010.en可免費查閱. 
  2. ^ Gill, F.; Donsker, D.; Rasmussen, P. (編). Woodpeckers. IOC World Bird List. v 12.2. August 2022 [9 January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3. ^ Chesser, R.T.; Banks, R.C.; Barker, F.K.; Cicero, C.; Dunn, J.L.; Kratter, A.W.; Lovette, I.J.; Rasmussen, P.C.; Remsen, J.V.J.; Rising, J.D.; Stotz, D.F.; Winker, K. Fifty-Fourth supplement to the American Ornithologists' Union Check-list of North American Birds. The Auk. 2013, 130 (3): 11. doi:10.1525/auk.2013.130.3.558. 
  4. ^ Clements, J. F., T. S. Schulenberg, M. J. Iliff, T. A. Fredericks, J. A. Gerbracht, D. Lepage, S. M. Billerman, B. L. Sullivan, and C. L. Wood. 2022. The eBird/Clements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v2022. Downloaded from https://www.birds.cornell.edu/clementschecklist/downlo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22
  5. ^ HBW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2)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digital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ersion 7. Available at: http://datazone.birdlife.org/userfiles/file/Species/Taxonomy/HBW-BirdLife_Checklist_v7_Dec22.zi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December 13, 2022
  6. ^ García-Trejo, E. A.; De Los Monteros, A. E.; Arizmendi, M. D. C.; Navarro-Sigüenza, A. G.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the Red-Bellied and Golden-Fronted Woodpeckers. The Condor. 2009, 111 (3): 442. S2CID 84280533. doi:10.1525/cond.2009.080017可免費查閱. 
  7. ^ 7.0 7.1 7.2 7.3 7.4 7.5 Husak, M. S. and T. C. Maxwell (2020). Golden-fronted Woodpecker (Melanerpes aurifrons),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A. F. Poole and F. B. Gill,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gofwoo.01 retrieved January 20, 2023
  8. ^ Check-list of North American Birds 7th. Washington, D.C.: American Ornithologists' Union. 1998: 335–336. 
  9. ^ Sibley, David Allen. Field Guide to Birds of Eastern North America. Sibley Field Guide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3: 247. ISBN 0-679-45120-X.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