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遹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遹聲(?—?),蓉曙駿公[1]悔門浙江省紹興府諸暨縣(今浙江省諸暨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編輯]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光緒十五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3]。後出任松江府知府,平定鹽寇。光緒三十三年,授川東道[4],期間又平定當地寇亂。引病辭職[5]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452》,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編輯]

  1. ^ 詞林輯略 ,9卷 ,487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八):光緒十二年。丙戌。五月。癸巳朔……○壬寅。諭內閣、新科一甲進士三名趙以炯、鄒福保、馮煦、業經授職外。彭述、姜自騶、蔡金台、周爰諏、張星吉、姚丙然、陳昌紳、華學瀾、吳慶坻、劉啟襄、吳鴻甲、王蔭槐、王榮商、於齊慶、馮芳澤、丁秉乾、張燮堂、連捷、楊士驤、孫錫第、宋伯魯、王廷相、朱延熙、淩彭年、葛振元、陳志喆、劉玉珂、徐嘉言、羅光烈、沈曾桐、周承光、陳遹聲、李端榘、陸壽臣、宋滋蘭、韓培森、柯劭忞、楊天霖、李煥堯、陳文塽、李瑋堂、徐世昌、盛沅、徐受廉、李子榮、劉學謙、余贊年、孫綜源、鹿瀛理、高熙喆、孔憲教、高覲昌、仇繼恆、江希曾、沈維善、丁良翰、馬芳田、余朝紳、吳炳、尹殿揚、渠綸閣、徐敏中、闊普通武、林鑒中、賀沅、瑞洵、陳田、梅汝鼎、林仰崧、李子茂、張元奇、鍾大椿、承德、榮慶、淩芬、陳兆葵、莊鍾濟、楊森、王新楨、謝崇基、宋育仁、葉在琦、王榮先、景厚、王守訓、黃紹曾、格哷鏗額、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3.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九):光緒十五年。己丑。夏四月……○癸卯。引見丙戌科散館人員。得旨、修撰趙以炯、編修馮煦、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孫錫第、韓培森、熊亦奇、陳遹聲、華學瀾、姜自騶、秦綬章、徐受廉、朱延熙、曾宗彥、榮慶、余贊年、張元奇、於齊慶、王廷相、馮芳澤、秦夔揚、孫綜源、宋伯魯、張星吉、蔡金台、楊天霖、吳慶坻、王蔭槐、姚丙然、江希曾、周承光、吳鴻甲、陳田、高覲昌、彭述、淩彭年、王榮商、劉玉珂、周爰諏、張燮堂、吳炳、童祥熊、徐世昌、鹿瀛理、劉學謙、柯劭忞、羅光烈、沈曾桐、承德、陳兆葵、闊普通武、俱著授為編修。
  4. ^ 清實錄:宣統政紀 ,17卷
  5. ^ 民國·趙爾巽等,《清史稿》(卷452):「陳遹聲,字蓉曙,浙江諸暨人。光緒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出為松江知府,鹽梟久為患。遹聲到官,密緻其黨為導,帥健卒策疾騎踔百餘里,掩其魁捕之,寘諸法。松窪下,數苦潦,濬支河三十餘,並籌歲修費數萬金以澤農。以憂歸。拳禍起,暨俗素強,與教仇。不逞者轉相煽惑,眾至千餘,城鄉約期將為亂。遹聲獨命輿往喻之,塗與眾,勢洶洶,斫輿前衡深寸許,正告之曰:「吾楓橋陳某也,來活爾!」為指陳利害。眾悟且泣,皆羅拜,爭棄械而走。而城中莠民忽蜂起,遹聲促官守閉城,捕其魁五人斬以徇,事立平。縣北江藻村,賭窟也。每歲十月,吳、越賭徒紛集,一擲累千金,破家者無算。遹聲請於大吏,屆時縣官蒞村坐禁,著為例,數百年敝俗至此而革。服除,以勞遷道員,入參政務、練兵、稅務諸政。 三十三年,授川東道。川東,盜藪也,蒞任未浹旬,開縣寇萬餘躪旁縣,立平之。次年,黔中盜魁劉天成結蜀邊逋寇撓川南,防軍數為所敗。省檄練軍七營剿之,寇至,委械去。遹聲立募精勇數百人,部以兵法,疾馳赴援,未匝月,生縛天成歸。江北廳產煤,礦脈緜延數百里,至合州。奸民私售龍王洞於英商,外務部與訂租約,胥江北廳礦產授之;復要展拓至石牛溝,且蔓及兩川。川人憤,將與英商角。遹聲力爭之英領事,並密囑川人收石牛溝左右地。英商以無佗地可得,得溝與洞,猶石田也,恫喝百端,不為動,卒以賤值贖回。治渝兩載,大吏交章論薦,遽引疾歸。當軸數招之,謝不出。著有明逸民詩、畸廬稗說及詩集等。」
  • 編纂委員會. 《上海旧政权建置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年. ISBN 7-80618-881-9. 
官銜
前任:
恩興
松江府知府
1896年-1897年
繼任:
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