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席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5年時的席勒
席勒之墓碑

馬丁·席勒(1870年1月17日-1939年2月16日)是德國民族主義政治人物。自1918年德國國家人民黨成立,到1928年阿爾弗雷德·胡根貝格出任黨魁,一直是該黨領導層的一員。[1]作為漢斯·路德的聯合政府內閣一員,席勒於1925年通過關稅,保證了農業和工業保護主義的恢復。[2]1927-28年任糧食部長期間,他贊成將國家信貸作為補貼農業手段之一。[3]

在興登堡總統勸說下,他回到海因里希·布呂寧內閣中任糧食部長。[4]席勒領導下的農業聯盟受到了里夏德·沃爾特·達里的納粹農業政治機構的批評。1930年德國國會選舉後不久,席勒不再擔任農業聯盟的領導人。[5]其後,出於對黨魁阿爾弗雷德·胡根貝格的不滿,席勒離開了德國國家人民黨,並向保守人民黨靠攏。[6]

參考文獻[編輯]

  1. ^ Dieter Gessner, 'Agrarian Protectionism in the Weimar Republic',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Vol. 12, No. 4 (Oct. 1977), p. 765.
  2. ^ Gessner, p. 765.
  3. ^ Gessner, p. 766.
  4. ^ Larry Eugene Jones, 'German Conservatism at the Crossroads: Count Kuno von Westarp and the Struggle for Control of the DNVP, 1928-30', Contemporary European History, Vol. 18, No. 2 (May 2009), p. 166.
  5. ^ Gessner, p. 771.
  6. ^ Jones, p.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