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鮑里斯·巴拉諾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鮑里斯·巴拉諾夫
出生1940年11月11日
 蘇聯基洛夫州索濟諾維烏克蘭語Созінови
逝世2005年4月6日(2005歲—04—06)(64歲)
 烏克蘭基輔
墓地基輔森林公墓烏克蘭語Лісове кладовище(108號地塊)
母校烏克蘭函授理工學院烏克蘭語Українська інженерно-педагогічна академія
機構切爾諾貝爾核電站
兒女2
獎項烏克蘭英雄
三級勇氣勳章英語Order for Courage

鮑里斯·亞歷山德羅維奇·巴拉諾夫(俄語:Борис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аранов烏克蘭語Борис О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аранов羅馬化Borys Oleksandrovych Baranov;1940年11月11日—2005年4月6日)是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的一名工程師。在切爾諾貝爾事故中,他曾作為一名清理員與另外兩人一起被派去清理四號反應堆大樓下的蒸汽抑制池,從而成功的防止反應堆進一步爆炸。

職業

[編輯]

鮑里斯·巴拉諾夫1940年11月11日出生於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基洛夫州索濟諾維。巴拉諾夫有一個比他大五歲的哥哥,名叫維克多。他們的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去世。[1]

蘇聯軍隊中服完兵役後,巴拉諾夫移居到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1966年至1976年,他在位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克里維里赫克里沃羅格冶金廠(一家熱電聯產電廠)擔任工程師。巴拉諾夫後來成為該工廠的輪班主管。與此同時,巴拉諾夫於1974年畢業於哈爾科夫烏克蘭工程教育學院,獲得熱能與動力工程學位。1976年,他開始在基輔州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擔任輪班主管。[2]

同樣在1976年,巴拉諾夫的妻子去世,只剩下他獨自撫養6歲的女兒和1歲的兒子。[1]

切爾諾貝爾事故

[編輯]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45秒,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切爾諾貝爾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導致大範圍的大劑量輻射泄漏。大火被撲滅後,官員們開始擔心堆芯殘渣(一种放射性熔岩狀物質)會融化到反應堆下方的冷凝池中,並引發蒸汽爆炸,從而將更多的放射性物質噴射出來[3]。然而,這種擔心並不成立,因為熔化後的堆芯殘渣已經開始滴入冷凝池,並變成浮在水面上的陶瓷浮石[4]。政府官員對此並不知情,因此決定打開水閘排乾冷凝池中的水。閘門由位於4號反應堆建築旁的地下附屬建築中的閥門控制,該區域已被水淹沒[5]。消防員通過使用專業水管疏通,部分區域水位達到膝蓋高度,使前往閥門的道路變得可通行[6]

負責執行此項工作的團隊由阿列克謝·阿納年科英語Oleksiy Ananenko瓦列里·別茲帕洛夫英語Valeri Bezpalov(知道閥門位置的工程師)以及鮑里斯·巴拉諾夫組成。三人都是志願者,非正式地被稱為「自殺小隊」[6]。他們身着潛水服,配備有防放射性氣溶膠呼吸器輻射劑量計,於5月7日進入被水淹沒的區域[1]。利用探照燈,他們沿着管道找到閥門並打開了水閘[7]。隨後,消防隊用水泵20,000公噸(20,000長噸;22,000短噸)的水抽出,直至5月8日水完全排乾[8]

事故後

[編輯]

在媒體報道中,三位潛水打開水閘的英雄均死於放射病,但事實並非如此,三人在接受了非臨界劑量的輻射後都存活了下來[9][10]。在清理了事故後果後,鮑里斯·巴拉諾夫繼續在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工作。最後一個發電機組於2000年底退役後,該組織轉變為國家專業企業「切爾諾貝爾核電站」[11]。切爾諾貝爾事故發生後,巴拉諾夫又活了近20年,於2005年4月6日在烏克蘭基輔去世,葬於基輔森林公墓(108 號地塊),享年64歲[11]。2018年,鮑里斯·巴拉諾夫因在切爾諾貝爾事故後做出的重大個人貢獻,被追授三等勇氣勳章[12]。2019年,他被追授烏克蘭英雄稱號[13][14][15]

媒體

[編輯]

奧斯卡·吉斯(Oscar Giese)在2019年上架的Sky/HBO迷你劇《切爾諾貝爾》中飾演巴拉諾夫。

另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1.3 Баранов, Борис О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ВУЕ. [202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7) (烏克蘭語). 
  2. ^ Баранов Борис О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5 November 2019 [2024-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5. 
  3. ^ Medvedev, Z. The Legacy of Chernobyl需要免費註冊. W. W. Norton & Company Incorporated. 1990: 58–59. ISBN 978-0-393-30814-3. 
  4. ^ Checherov, Konstantin. The Unpeaceful Atom of Chernobyl. Person. 2006, (1). 
  5. ^ Samodelova, Svetlana. Белые пятна Чернобыля. Московский комсомолец. 25 April 2011 [7 Octo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9 October 2016) (俄語). 
  6. ^ 6.0 6.1 Kramer, Sarah. A Chernobyl 'suicide squad' of volunteers helped save Europe — here's their amazing true story. Business Insider. [202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4) (美國英語). 
  7. ^ Soviet Press Reports Heroic Acts at Chernobyl Reactor With AM-Chernobyl-Nuclear, Bjt. web.archive.org. 2014-04-29 [202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9. 
  8. ^ Sich, A. R. The Chernobyl Accident (技術報告) 35.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13. 1994 [25 February 2022]. 1. (原始內容存檔於25 February 2022). 
  9. ^ Український консультант серіалу "Чорнобиль": "Творці фільму хотіли крові, як на війні" | iod.media. ЙОД.MEDIA.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3) (烏克蘭語). 
  10. ^ У статтях для Вікіпедії розвінчали міф про "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их водолазів". www.ukrinform.ua.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1) (烏克蘭語). 
  11. ^ 11.0 11.1 Баранов Борис О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5) (烏克蘭語). 
  12. ^ Про відзначення державними нагородами України. Офіційний вебпортал парламенту України. [2024-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3) (烏克蘭語). 
  13. ^ "Чернобыльские водолазы" удостоились звания "Героя Украины". Радио Свобода. 2019-06-28 [2023-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2) (俄語). 
  14. ^ The real story of the Chernobyl divers. Sky HISTORY TV channel. [2023-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2) (英語). 
  15. ^ Kramer, Sarah. A Chernobyl 'suicide squad' of volunteers helped save Europe — here's their amazing true story. Business Insider. [2023-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4)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