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亨泰
林亨泰 | |
---|---|
出生 | 日治臺灣臺中州北斗郡北斗街西北斗(今彰化縣北斗鎮) | 1924年12月11日
逝世 | 2023年9月23日 | (98歲)
筆名 | 亨人、恆太 |
職業 | 詩人 |
國籍 | 大日本帝國(1924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23年) |
教育程度 | 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體裁 | 現代詩 |
文學運動 | 現代主義 |
獎項 | 國家文藝獎(2004) 吳三連獎(2017) |
林亨泰(1924年12月11日—2023年9月23日),彰化縣北斗鎮人。曾為台灣詩壇「現代派」成員之一。後來成為笠詩社發起人之一,也是笠詩社首任主編。為「跨越語言的一代」詩人、詩評論家。
生平
[編輯]林亨泰於大正13年(1924年)出生於台中州北斗郡,昭和6年(1931年)入北斗公學校,12年畢業。昭和14年(1939年)二年高等科畢業後,考入私立台北中學校(今泰北高中),至18年放棄中學為止。林亨泰早在日治時期即有作品,1941年嘗試創作新詩;戰後,1946年,考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就讀師範學院期間,1947年在朱實介紹之下加入了文學社團「銀鈴會」,且參加校內「台語戲劇社」、「龍安文藝社」,並於《台灣新生報》「橋副刊」、銀鈴會同人誌《潮流》等園地發表詩文。1949年出版第1本詩集《靈魂の產聲》(靈魂的產聲)。
銀鈴會,在1942年由台中一中學生張彥勳、朱實、許清世三人發起成立,出版油印刊物《緣草》,至1947年暫時停刊,共出十幾期,1948年以《潮流》復刊,《潮流》既登載中文詩,也登載日文詩[1]。林亨泰當時即有不少作品出現,並且也跟台灣著名文豪楊逵認識,據林亨泰回憶他回台中時總是會去拜訪楊逵住所。然而1949年台灣師院捲入「四六事件」,銀鈴會也被迫中止。成員也有人被處死,在這種環境下,林亨泰回台中之時,親眼在台中火車站目睹了楊逵被捕。不久林亨泰本人也遭受居留審訊,而斷絕了他的寫作之路,直到1953年林亨泰與紀弦通訊。[2]
1950年林亨泰自台灣師院畢業後,曾任教於彰化北斗中學、彰化高工等校。再與紀弦等人接觸之後,又加上林亨泰早期曾受日本現代主義思潮影響,促使林亨泰1956年參加紀弦主導的「現代派」。1964年林亨泰與文友共同發起成立「笠詩社」,並成為《笠》詩刊首任主編。之後林即致力於「時代性」與「本土化」。70年代時曾因慢性腎炎一度擱筆,至80年代復出。1974年退休後,陸續於中國醫藥學院、台中商專等校講授日文。1987年加入台灣筆會。2017年「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共同發起人[3]。
林亨泰主要創作文類為新詩、論述。1984年獲《創世紀》詩論評獎,1992年獲榮後文化基金會第2屆「榮後台灣詩獎」,1993年獲自立報系主辦第15屆鹽分地帶文藝營「台灣新文學貢獻獎」,1999年獲彰化縣文化局第1屆「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2001年獲真理大學第5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2004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8屆「國家文藝獎」。2017年榮獲第40屆吳三連獎的文學獎[4]。
文學評價
[編輯]林亨泰曾以〈走過現代.定位鄉土〉詮釋自己的文學生活,可見探討其文學除了從較為人關注的「現代主義」角度觀察外,也應連結「鄉土」、「本土」甚至「台灣意識」[5]。學者呂興昌稱:林亨泰「走過現代、定位鄉(本)土」,以「世界性眼光」用詩見證「台灣的光榮與卑瑣、美麗與哀愁」,「以精簡銳利的筆觸」進行論述,成績相當可觀[6]。林亨泰「詩創作的開風氣之先」、「詩論的鑽研與詩史的鈎沉」,「始於批判、走過現代、定位本土」,正是台灣詩史走向的縮影[7]。同屬笠詩社同仁的詩人李魁賢則稱:林亨泰作為現代主義信奉者,「以詩作實踐和示範,也以論文鼓舞和辯解」,其「給台灣的詩學建立許多資產」[8]。
家庭
[編輯]著作
[編輯]詩
[編輯]- 《靈魂の產聲》(日文,銀鈴會編輯部,1949年)
- 《長的咽喉》(新光書局,1955年)
- 《林亨泰詩集》(銀鈴會編輯部,1984年)
- 《爪痕集》(笠詩刊社,1986年)
- 《跨不過的歷史》(尚書文化出版社,1990年)
- 《生命之歌:林亨泰中日文詩集》(林巾力譯,晨星出版社,2009年)
論述
[編輯]- 《現代詩的基本精神——論真摯性》(笠詩社,1968年)
- 《找尋現代詩的原點》(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
合集
[編輯]- 《見者之言》(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
- 《林亨泰全集》(共10冊,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
資料來源
[編輯]- ^ 向陽,〈三種語言交響的詩篇〉,《文學@台灣》,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年,頁121。
- ^ 呂興昌選編,〈文學年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22:林亨泰》,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2年,頁45-80。
- ^ 自由時報. 調降文言文比率 鍾肇政等135位作家連署支持. 自由時報. 2017年9月6日 [2023-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9月11日) (中文).
- ^ 楊明怡. 第40屆吳三連獎得主公布 林亨泰、夏曼‧藍波安、梅丁衍、潘小俠獲獎. 自由時報. 2017-10-31 [2017-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 ^ 周華斌,《詩詠不滅:林亨泰居贈展展覽圖錄》,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9年,頁8。
- ^ 呂興昌,〈編者序〉,《林亨泰全集》(共10冊),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無頁碼。
- ^ 呂興昌,〈林亨泰研究評論〉,呂興昌選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22:林亨泰》,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2年,頁83-84。
- ^ 李魁賢,專題演講〈林亨泰的典型〉,《福爾摩沙詩哲:林亨泰文學會議論文集》,彰化縣文化局,2002年,頁22。
- ^ 黃資婷. 專訪》文學轉譯,讓臺灣從在地走向國際,走進生活日常:訪臺文館館長林巾力. OpenBook閱讀誌. 2022年11月10日 [2023-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12月21日)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