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棻
吴作棻(1880年—1924年)讳文芳,字南屏,贵州省遵义县人,清末民初教育家、政治人物。[1]
生平
[编辑]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吴作棻生于遵义县团溪镇汪家寨吴氏老宅。其母范氏先嫁给穆姓,后嫁给挖煤工吴四爷,即吴作棻的父亲。吴作棻尚在襁褓之中时,其父便病故,其母靠当佣人生活。吴作棻自幼被母亲送入私塾读书。在老师、秀才武可亨和举人罗寿之教导下,吴作棻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秀才。[1]
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朝废除科举,吴作棻乃赴贵州省城贵阳,在贵州师范学堂和法官养成所学习。毕业后,吴作棻回到遵义,历任遵义劝学、团溪国立两等小学校长。在团溪任国立两等小学校长期间,吴作棻请胡启詹、沈茂林、李世先等人当教员,倡导语体文即白话文教学,并自编《乡土地理》教材。后来,吴作棻回到贵阳,任贵阳商业养成所、时敏学堂、乐群学堂、广益学堂等校教员。[1]
吴作棻撰文呼吁开通乌江航运,修建马路(公路)等。因受《猛回头》等书影响,吴作棻、沈茂林和盘县人张光炜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贵州同盟会激烈派要人(贵州同盟会分为和平派、激烈派)。[1]
1909年,贵州谘议局成立,吴作棻当选议员。1911年12月,贵州的宪政会职员改选,吴作棻当选为宪政会职员,并成为贵州宪政派要人,任贵州宪政预备会机关刊物《贵州公报》主编。[1]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内阁成立,冯国璋奉命进攻武汉,武昌告急,鄂军都督府都督黎元洪通电号召独立各省援鄂北伐。贵州的自治党领导了贵州独立。贵州都督杨荩城于农历十月二十二日率军东进。杨荩城入湖南后,南北议和,清帝逊位,黎元洪来电劝告黔军暂驻湖南常德。当时,贵州的宪政党招来滇军,已推翻了贵州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三个多月的政权。宪政党刘显世同滇军唐继尧合作掌握了贵州政权。自治党的主要领导人有的遭到杀害,有的流亡。杨荩诚的北伐军奉孙中山之命返回贵州,遭唐继尧阻挡,战争一触即发。湖北都督及湖南都督出面调停,于1912年6月在湖南洪江召开了鄂湘黔三省会议于,史称“洪江会议”。与会者有黎元洪的代表赵均腾,湖南都督谭延闿的代表危道丰、陈书田,北伐黔军代表刘兴杰、王铮、萧健之,贵州唐继尧的代表牟琳、吴作棻、胡为一、张绍銮、何器之。三方最终达成“滇军回滇,黔军回黔”的会议纪要。但唐继尧不承认牟琳、吴作棻的全权代表资格,并称协议乃湖北、湖南代表单方提出,故不承认,“洪江会议”协议落空。[1]
1912年,章太炎、宋教仁等人在上海成立统一党。1912年4月,在贵州省城贵阳成立了统一党贵州支部,吴作棻、刘显世、周沆、华之鸿等人为该支部的主要发起人及主要成员。[1]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成立,吴作棻任参议院议员。同年11月13日,第一届国会被迫中止。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1915年,袁世凯称帝,吴作棻在贵阳主编《铎报》,批判袁世凯。吴作棻还历任贵州护国军东路司令部秘书长兼咨议官、关岭县知事。[1]
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下令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续行召集国会,国会于8月1日复会,吴作棻继续担任参议院议员。1917年6月12日,国会被黎元洪解散。此后,国会议员纷纷南下护法,于8月25日在广州复会,称“护法国会”,吴作棻任护法国会参议院议员。[1]
1920年,吴作棻的穆姓隔山兄长霸占唐兴元的坟山、田产,吴作棻遂返回家乡,赔礼并退回。1921年,团溪街发生火灾,吴作棻在省城贵阳募捐5000银元赈灾。后来,吴作棻还为建设团溪建新民学校以及女子学校出资并出力。[1]
1922年8月1日,第一届国会再次复会,10月11日在北京举行第三期常会,吴作棻继续任参议院议员。1923年10月5日,曹锟贿选大总统。后来,吴作棻言不被任用,在家患病。[1]
1924年,吴作棻在北京病逝,享年44岁。1925年,吴作棻的灵柩归葬遵义县团溪镇汪家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