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拐子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拐子马亦称拐子阵拐子马阵,是北宋的骑兵编制,拐子是左翼与右翼的意思,宋人笔记中常有“拐子马”、“东西拐子马”、“拐子城”[1]、“两拐子”的说法。

拐子马最早见于《鄂王行实编年》一书,作者即岳飞的孙子岳珂因袭汪若海的“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之说,以为金人用拐子马战无不胜,绍兴十年(1140年)郾城之战中,被岳飞识破弱点,大破其阵[2],《宋史》延用此说,曰:“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此说至清初大致深信不疑,但《金史》的《兵志》及《兀术》等传皆不载。清初女真族乾隆帝御批通鉴辑览》曾反驳此说不合情理:“北人使马,唯以控纵便捷为主。若三马联络,马力既有参差,势必此前彼却;而三人相连,或勇怯不齐,勇者且为怯者所累,此理之易明者。 …… 况兀术战阵素娴, …… 岂肯羁绊己马以受制于人?此或彼时列队齐进,所向披靡,宋人见其势不可当,遂从而妄加之名目耳。”

《武经总要》称“东南拐子马阵”,为大阵之左右翼也[3]。事实上拐子马是宋朝骑兵的编制,说拐子马是兀术的致胜武器则完全是张冠李戴。近人邓广铭考证“拐子马”之称,出于当时全朝部队中“河北签军”之口[4],所谓的“朱仙镇大捷”,大破金兀术,根本不存在[5],岳飞最北只打到小商桥(临颖南方12公里处),杨再兴阵亡于此。

1956年梁鼎铭绘“岳飞大破拐子马图”。

注释[编辑]

  1. ^ 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六
  2. ^ 《鄂王行实编年》:“兀术有劲军,皆重销,贯以韦索(皮绳),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又号铁浮图,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
  3. ^ 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前集卷七
  4. ^ 邓广铭 《 有关“拐子马”的诸问题的考释 》
  5. ^ 邓广铭《岳飞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王自中所撰《郢州忠烈行祠记》,对岳飞的事功备极推崇,其所叙岳飞的战绩就没有朱仙镇一役”

参考书目[编辑]

  • 杨汝翼:《顺昌战胜破贼录》
  • 邓广铭《有关“拐子马”的诸问题的考释》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