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歌德堡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歌德堡体的细微差异
(上为A型粗体; 下为B型正常体)

歌德堡体(德语:Gotenburg),又可翻译为纳粹字体怪诞体,指的是用现代拉丁字母的写法去模仿破碎体的一款无衬线字体字体,它是由德国艺术家Friedrich Heinrichsen在1935~1937年专为D.Stempel AG字体公司而设计的商用字体,以取代各种已经不能符合现代需要的各种德式破碎体。它结构简单、字体清晰,在故意模仿传统破碎体的同时,收窄了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并且加粗横向线条,这让它能成为一种常用的阅读字体。在纳粹德国统治期间,这种字体因为和英法美的Times New Roman形成鲜明对比,能突显出德国的民族特色,所以受到当时德国政府的称赞和推广。

自己的基本内容[编辑]

用歌德堡体打印的一段话
纳粹文宣册上所采用的歌德堡体

制作原因[编辑]

该名称源自于设计者Friedrich Heinrichsen最钟爱的旅游城市——瑞典哥德堡市的德语旧名称,所以这个名字并非来源自德国本土[1]

引用[编辑]

实际上,纳粹所推荐使用的歌德堡体不是传统的德国字体,也不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破裂体的基础上修改的;相反,它是纯粹的20世纪西欧字体,只不过透过在“能看得出西欧字母”的前提下尽量模仿破碎体的形状。因此,歌德堡体在内核上与任何德国的传统字体都毫无关系,是纳粹设计师Friedrich Heinrichsen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且为了避免别人说西欧字体不够德国而创造出来的字体。西欧国家将这种德国人的政治敏感、自我审查、想现代化却又不肯进步的矛盾心理和“怪诞”一词联系起来,当时的非德语区的排字工人经常讽刺歌德堡体像一双“怪诞的德国军皮靴”——汉斯·彼得威尔伯格[2]

文字缩放[编辑]

歌德堡体足足有六种不同的缩放方式,纳粹德国因为要宣传这个字体,所以将它进行了仔细地拆分。一般来说,分为两组,即A型和B型,每个型中有3个字体粗细,因此共六种缩放方式。歌德堡B型更加贴近西欧文字,而A型更加难以辨认;所以A型更加适合大块的装饰性的文字,作为中世纪破裂体的完全替代。

设计师: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森;铸字厂:D.Stempel AG
字体名称 第一生产时间 最小字号 最大字号
歌德堡体A型·中粗 1935 9 pt 84 pt
歌德堡体B型·中粗 1935 6 pt 84 pt
歌德堡体A型·普通 1936 6 pt 48 pt
歌德堡体B型·普通 1936 6 pt 48 pt
歌德堡体A型·最粗 1937 12 pt 72 pt
歌德堡体B型·最粗 1937 12 pt 72 pt

参考书籍[编辑]

  • Gotenburg(歌德堡字体的历史), Frankfurt am Main: D. Stempel AG (德文) 

站外链接[编辑]

注释[编辑]

  1. ^ DS-Gotenburg - Delbanco Frakturschriften - Qualität bei Frakturschriften. web.archive.org.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副本.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2. ^ Gebietsgewinne: Rumpenheim und Amt Dorheim (beides: ehemals Kurhes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