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汤绍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汤绍恩,字汝承,号笃斋,四川潼川州安岳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生平

[编辑]

嘉靖五年(1526年),中丙戌科二甲十五名进士。十四年,由户部郎中德安知府,不久迁绍兴知府,为人宽厚长者,性俭素,内服疏布。任期内修建学校,缓刑罚,恤贫弱,治理水旱。于山阴县主持修建三江闸,使得山阴、会稽、萧山三邑数百里不再受水患灾害。百姓为称赞其德,为其立庙奉祀。历官河南按察司副使、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正月升河南按察使,随后升至山东布政使,致仕归,97岁去世[1]

清代时因其创建三江闸,有功于绍兴,雍正三年(1725)封为宁江伯[2]

家族

[编辑]

汤佐,弘治初进士,仕至参政。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卷281):“汤绍恩,安岳人。父佐,弘治初进士,仕至参政。绍恩以嘉靖五年擢第。十四年由户部郎中迁德安知府,寻移绍兴。为人宽厚长者,性俭素,内服疏布,外以父所遗故袍袭之。始至,新学宫,广设社学。岁大旱,徒步祷烈日中,雨即降。缓刑罚,恤贫弱,旌节孝,民情大和。山阴、会稽、萧山三邑之水,汇三江口入海,潮汐日至,拥沙积如丘陵。遇霪潦则水阻,沙不能骤泄,良田尽成巨浸,当事者不得已决塘以泻之。塘决则忧旱,岁苦修筑。绍恩遍行水道,至三江口,见两山对峙,喜曰:“此下必有石根,余其于此建闸乎?”募善水者探之,果有石脉横互两山间,遂兴工。先投以铁石,继以笼盛甃屑沉之。工未半,潮冲荡不能就,怨讟烦兴。绍恩不为动,祷于海神,潮不至者累日,工遂竣。修五十余寻,为闸二十有八,以应列宿。于内为备闸三,曰经溇,曰撞塘,曰平水,以防大闸之溃。闸外筑石堤四百余丈扼潮,始不为闸患。刻水则石间,俾后人相水势以时启闭。自是,三邑方数百里间无水患矣。士民德之,立庙闸左,岁时奉祀不绝。屡迁山东右布政使,致仕归,年九十七而卒。初,绍恩之生也,有峨眉僧过其门,曰:“他日有地称绍者,将承是儿恩乎!”因名绍恩,字汝承,其后果验。”
  2. ^ 清世宗实录》(卷33):“雍正三年六月丙申(三十日)礼部议覆浙江巡抚法海疏言……又明代绍兴府知府汤绍恩,创筑三江闸,有功绍郡。请各加封号,修整庙宇,每岁春秋致祭。应如所请。得旨……汤绍恩封为宁江伯。”
官衔
前任:
郑淮
明朝德安府知府
嘉靖十四年任
继任:
谈储
南海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