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
出生1917年12月13日 编辑维基数据
基希讷乌 编辑维基数据
逝世1974年7月18日 编辑维基数据 (56岁)
布加勒斯特 编辑维基数据
母校
职业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大学教师、政治人物总编辑 编辑维基数据
雇主
政党罗马尼亚共产党 编辑维基数据

米隆·康斯坦丁内斯库罗马尼亚语Miron Constantinescu;1917年12月13日—1974年7月18日),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2][3]

生平

[编辑]

1917年,出生。

1918年,随家人移居阿拉德市。

1938年,毕业于布加勒斯特大学文学和哲学院。

1939年,任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开始在《罗马尼亚社会学》杂志撰文发表文章。

1940年,完成博士论文《论霍里亚起义的社会根源》,获社会学博士学位。

1935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1936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

1941年,逮捕入狱。

1944年,八·二三武装起义后,获释出狱。

1945年,被任命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火花报》总编辑。

1945年,罗马尼亚共产党整合“国内派”、“监狱派”、“莫斯科派”,在党的代表会议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6年,任国民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

1947年,任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国民教育部副国务秘书。

1948年,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主席、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矿业和石油部长。

1949年,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领导构建罗马尼亚计划经济框架的工作。

1952年,任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书记处书记、武装部队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4年,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

1955年,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分管教育、科学和文化,负责意识形态领域。

1956年,兼任教育部长。后被派到卢戈日地区,严密控制当地的匈牙利族人。

1957年,被定为“基希涅夫斯基—康斯坦丁内斯库分裂主义集团”,解除中央政治局委员职,任罗马尼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社会历史研究所所长。

1958年,从党中央领导层除名。任布加勒斯特大学经济政策和历史学教授。

1962年,任布加勒斯特“尼古拉·约尔加”历史研究所所长、布加勒斯特师范教育学院历史学教授。

1965年,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

1969年,任布加勒斯特大学艺术学院历史学教授。

1968年,恢复名誉。

1969年,任教育部长。

1970年,被增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斯特凡·乔治乌”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学院院长。

1972年,任罗马尼亚社会和政治科学院院长、国务委员会附属机构—经济委员会主席、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副主席、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12月,兼任中央经济和社会活动工人监督委员会主席。

1974年,当选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国民议会主席。7月病逝。

作品

[编辑]
  • 《霍里亚起义的社会根源》(1940年)
  • 《帕特里亚和爱国主义》(1946年)
  • 《莱昂·布鲁姆的路》(1947年)
  • 《人民民主制度下法律的价值作用》(1950年)
  • 《历史上的特兰西瓦尼亚》(三部曲)(1959年-1963年)
  • 《奥匈帝国帝制的瓦解:1900年—1918年》(1964年)
  • 《当代社会学研究》(1966年)
  • 《资本,为何要政治经学批判?》(1967年)
  • 《发展社会学。埃维昂随笔》(1968年)
  • 《文件和证词,1918年》(1968年)
  • 《普通社会学。问题,分支,方向》(1968年)
  • 《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完美统一:特兰西瓦尼亚与古罗马尼亚的联盟》(合著)(1968年)
  • 《青年的社会融合:当代社会学研究》(合著)(1969年)
  • 《社会学的研究:1938年—1971年》(1970年)
  • 《完善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1971年)
  • 《罗马尼亚教育史》(1971年)
  • 《监狱的回忆》(合著)(1972年)
  • 《罗马尼亚通史简编》(上、中、下)(合著)(1971年-1974年)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