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红帮裁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红帮裁缝的先驱王才运

红帮裁缝清代中华民国时期以浙江奉化鄞县一批裁缝为代表的,缝制西装见长的宁波裁缝的总称,是宁波商帮的组成部分,曾经为孙中山缝制第一套中山装

称呼来源

[编辑]

红帮裁缝原为奉帮裁缝,特指奉化籍裁缝,由于吴语上海话中“奉”与“红”同韵,又由于这批裁缝为“红毛人”(即西方人)服务,因此误传为红帮裁缝。[1]

起源

[编辑]

相传,19世纪末,浙江宁波鄞县青年裁缝张尚义因为海难流落到日本横滨。不久,他借助修理横滨的俄国荷兰人西服的机会,了解了西服的结构,绘制了西服的样板,并自己制成第一套西服。不久,凭借这一手艺和低廉的价格,张尚义在横滨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张尚义获得成功后,追随张尚义到达日本的不少鄞县和奉化人都掌握了西服的缝制技术,并在上海形成了一个依靠缝制西装谋生的裁缝群体,日后称为红帮裁缝。[1]

特色

[编辑]

红帮裁缝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技艺和自身的特色。

红帮裁缝的学徒拜师需要师傅或者店主的亲戚担保,学习时需要苦练各种基本功以提高用针的速度和力度。在拜师期满后,还需要练就量、算、裁、缝等一系列技术。[2]

红帮裁缝制作一套西服需要130多套工序,其中绝大多数的缝制需要手工进行。这些技术经过多年的概括,形成“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标准”。“四个功”指在裁减、手工缝制、缝纫机缝制和熨烫时应当注意的四个要领。“九个势”指西服的不同部位应当制作成的形状。“十六字标准”则指衣物穿着在人身上妥贴的标准,使得服装能够合身,还能够掩盖人身体的缺陷。[2]

重要人物

[编辑]

江良通

[编辑]

江良通,浙江奉化人。早年曾前往日本学习西服缝制,1896年在上海静安寺路407号开设中国第一家西服店——和昌号西服店。[1]

王才运

[编辑]

王才运,浙江奉化人。1910年与同乡合伙开办荣昌祥呢绒西服号。1911年,“荣昌祥”曾经为孙中山缝制第一套中山装。1916年,荣昌祥改由王才运独资。王才运重视技艺的传承。上海一批有影响的西服店从“荣昌祥”分立出去。[1]

余元芳

[编辑]

余元芳,浙江奉化人。1949年从“荣昌祥”分离出的“王顺泰”西服店辞职创办“波纬”西服店,练就通过目测获得胸围、腰围数据的本领。1956年,“波纬”从上海迁至北京,后来更名为北京红都时装公司,多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和外国使节缝制西装。[3]

现状

[编辑]

目前,全世界红帮裁缝的传人大都已七八十岁,总人数不足100人,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浙江省已经将红帮裁缝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录。[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中国制造——红帮裁缝. [201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2. ^ 2.0 2.1 红帮裁缝技艺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9-14.
  3. ^ “红帮裁缝”百年传奇[永久失效链接]
  4. ^ “红帮裁缝”要申报文化遗产. [201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