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万盛区文物保护单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庆市南桐矿区及其后改设的万盛区共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列表如下。

南桐矿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月?日)[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钱堂子铸钱遗址 万盛区南桐镇温塘村
2 二郎峡崖墓群 东汉 万盛区万东镇建设村
3 岩嘴崖墓 东汉 万盛区金桥乡双河村
4 下榜崖墓群 东汉 万盛区金桥乡双河村
5 王家湾崖墓群 东汉~六朝 万盛区万东镇五和村
6 金兰崖墓群 东汉~六朝 万盛区南桐镇金兰村
7 大石包崖墓 东汉~六朝 万盛区金桥乡庙树村
8 垭口崖墓群 东汉~六朝 万盛区万东镇五和村
9 北冰岩崖墓群 东汉~六朝 万盛区关坝镇平坝村
10 刀子坝崖墓群(石虎头) 东汉~六朝 万盛区关坝镇兴文村
11 河坝崖墓群 东汉~六朝 万盛区金桥乡中心村
12 黄家沟崖墓群 东汉~六朝 万盛区金桥乡庙树村
13 油房沟崖墓群 东汉~六朝 万盛区金桥乡河坝村
14 穿洞坪崖墓群 东汉~六朝 万盛区金桥乡金桥村
15 利吉沟崖墓群 东汉~六朝 万盛区青年镇板辽村
16 宋朝坟(金兰村石室墓) 万盛区南桐镇金兰村
17 杨宗枝墓 万盛区关坝镇光明村
18 大松林石墓 万盛区南桐镇峡口村
19 梁子明墓群 万盛区金桥乡双河村
20 草棚塆清墓 万盛区南天乡圆场村
21 四合头清墓 万盛区青年镇燕石村 疑即张先治墓?
22 飞龙塔 万盛区青年镇安乐村
23 财井民居 万盛区南桐镇沙坝村
24 白塔 万盛区万东镇团结村
25 仙洞𡎚崖墓群 万盛区金桥乡新村
26 禁运煤示碑 万盛区万盛街道
27 刀子岩石刻 近代 万盛区万东镇团结村

万盛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日)[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张先治墓 万盛区青年镇燕石村燕石社回龙庄(四合头)住宅旁
2 刺库山摩崖石刻 万盛区 ???

万盛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25日)(14处)[1][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石虎头崖墓群 东汉-六朝时期 金桥镇马头桥村沙坝社油房沟 崖墓坐东北向西南,分布在宽8米,高15米的石质崖壁上,现暴露墓室两处,墓室均为石质单室墓。崖墓群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形制独特,规模较大,门为三层门楣。墓室顶部为略拱墓室内部以条形凿纹为底,墓口两侧刻凿纹呈波浪状,相互叠压,错次交叉。
2 油房沟西北崖墓群 东汉-六朝时期 关坝镇兴文村石虎头社岩扁下25米处 该崖墓群形制简单,均为石质单室墓,墓室规格有异,大小不等。外层墓门顶部有深浮雕图案,正中为浮雕瑞兽,向两侧延伸依次为人物、花卉图案,雕刻手法细腻,上部有仿筒瓦线刻图案,手法粗犷。墓室顶部呈拱形,有凿刻痕迹。
3 木耳厂余氏家族墓群 清代 金桥镇星河村下榜社木耳厂一山谷缓坡处 由三座墓葬组成,为夫妇合葬墓。该墓群坐西南朝东北,土冢石室墓,石质仿木牌楼式结构,牌楼为三柱两开间四重檐歇山顶,墓门前置拜台。墓额枋和墓门中柱上刻有深浮雕人物故事和花卉图案。
4 石鼓坪刘干顺及梁宗先墓 道光十六年 石林镇石鼓村石林景区内芦花湖畔 夫妻合葬石室墓,墓葬总体结构为仿古院落式布局,院门由两根望柱组成、三级踏垛,柱头圆雕石狮。梁宗先墓位于石林镇石鼓村石林景区内芦花湖畔,该墓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朝门两柱一间三牌楼,牌楼上置歇山顶,门柱前后立抱鼓石。两墓均为仿木牌楼式结构,采用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多种雕刻技艺,雕刻人物、花卉、瑞兽等吉祥纹饰,技法高超,工艺精湛。
5 大树湾犹悦贤夫妇合葬墓 清光绪三十年 关坝镇兴隆村王家檐社关坝至王家檐公路南侧2.5米处 夫妇合葬墓,墓结构为土冢石室墓,坐东南向西北,石质仿木牌楼结构,四柱三间二重檐歇山顶。两挡风墙正中浮雕人物故事图案,四周仿木窗雕花,两侧阴刻楹联“南山贵水向,敬地福人眠”
6 飞炉寺石刻 吴三桂之孙吴世蕃洪化年 黑山镇鱼子村飞炉寺社飞炉寺内 飞炉寺原寺庙只残存朝门及石碑,飞炉寺石碑为长方体方柱形制,四面柱身皆有题刻,主要记录飞炉寺历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飞炉寺寺院庙产状况。
7 四合头张家大院 青年镇燕石村燕石社四合头 该院落为典型的川东民居,三合院布局,院落始建于清末,坐北向南。院落布局整齐,沿中轴线布局,设有正厅、东西两侧二层楼厢,中置天井,条石铺地。建筑大门现已不存在,正厅与东西二楼厢相连,其中正厅面阔三间,悬山式屋顶,上饰小青瓦,屋顶正脊中央置“寿”字装饰,单檐大出檐,双扇合门,板壁墙体,墙体上装饰有雕花空格窗棂,六棱形形雕花柱础,素面台基
8 肖家大院 青年镇新场街92号肖家大院 该院落川东典型建筑风格,原为两进式四合院布局,院落始建于近代。院门坐南向北,砖拱结构上饰莲花雕饰,五级踏道,院落中置天井,正厅及两侧厢房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其中正厅为木结构穿斗式结构,面阔三间,悬山式屋顶,屋顶上覆小青瓦,柱与檐下斗拱雕刻有精美花卉、人物图案,左右两侧厢房为后期新建,前院戏楼及后院建筑均被改建,该院落布局合理,木质构件雕刻精美,具有典型南方建筑风格。
9 三元桥 咸丰元年(1851年) 万盛街道万北社区的孝子河上 咸丰元年(1851年),万盛场富商邓九先卖地捐资,动员地方士绅集资修建新桥。在今处建成一座三孔石拱大桥。桥身长53.1米、宽7.5米、高10.4米,桥孔跨度12.8米。靠万盛场场一端有两行并列的石梯25级,靠浸水垭一端有一列长石梯23级,桥面两边有石栏杆,栏杆尽头两端靠石梯处,各有一对石狮子相对望。桥身两面,各有3个直径93厘米的石凿圆圈,圈内分别刻有“三元桥”3个大字,寓乐善好施之家的子弟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之意。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修建“川湘公路”通过万盛场时,三元桥改建成了行车公路桥。1985年11月19日动工改造,加宽、加固三元桥,桥身两侧“三元桥”大字被覆盖,桥下闸坝被全部清除。
10 印子寨 南桐镇老南瓜山山顶坡上 印子寨是区内唯一残存的防御碉堡工事,为古麒麟寺住持宗益大师所建。该寨平面呈六边形,由不规则条石混合石灰、夯土、细沙砌筑而成。碉堡通高7.1米,内径长4.8米,壁厚0.58米,碉堡西侧墙壁底部开门,门高1.7米,宽1米,每侧墙壁正中均开凿有机枪孔,顶部施“凸”字形城垛。
11 汪石冥故居 黑山镇鱼子村古墓坪社 该院落为传统四合院,平面呈“回字形”布局,院落始建于清末。坐西北向东南,院落中置天井,正厅及两侧厢房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其中正厅为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悬山式屋顶,屋顶上覆小青瓦,单檐大出檐,屋檐与檐柱处饰花卉木雕撑拱,两侧附耳室。左右两侧厢房为二层木质阁楼形式,阁楼二层为木质地板,屋顶上置天窗取光,厢房大门为木雕隔扇门,木门浮雕以历史人物及故事戏曲为主题。
12 利济桥(垮垮桥) 民国九年 南桐镇石桥村刘家堡社 东西走向,横跨于刘家河上,为石结构单孔拱桥,无栏。桥总长38.7米,桥面宽7.7米,桥面距水面高14.5米,拱高12.2米,跨度18.7米,桥面由厚0.25米大小不规则的条石铺设而成。桥身素面,无任何题刻。拱桥由僧宗益倡捐主修,陈超凡、万辅亭等赞襄一切。建后不久,桥西部垮塌,故被当地村民俗称为“垮垮桥”。
13 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洞)旧址 丛林镇海孔村(抗战时南川县境内) 海孔洞,天然溶洞,洞高60米,宽约40米,洞深300多米。1938年,国民政府将“中意飞机制造厂”从江西南昌迁往海孔洞,并命名为“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又叫“海孔飞机厂”。海孔飞机厂曾造出中国首架运输机——“中运一”,并先后成功仿制了100多架国外飞机。2013年5月,“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洞)旧址”作为“重庆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 毛泽东农业学大寨标语 1966年 青年镇堡堂村龙孔湾社寨子山腰上 该标语是1966年万盛区青年镇下放干部和群众为响应腊肉“上山下乡”热潮号召,组织村民制作。标语全长约3.2公里,南北走向,共19字,内容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的胜利!”,标语字径约60—70平米,均由石灰铺散而成。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万盛经开区新增1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2月25日,万盛经开区管委会第56次主任办公会通过了万盛经开区新增三元桥等1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党组副书记肖猛主持会议,管委会副主任李川、胡俊、朱川、唐竹、马应华、令狐昌海、詹旭东,巡视员霍似秋,副巡视员侯家元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万盛经开区文广新局关于报请批准万盛经开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请示》。第二批新增的1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4类,时代跨度远到东汉、近到20世纪,其中古墓葬5处,为油房沟西北崖墓群、石虎头崖墓群、木耳厂余氏家族墓群、石鼓坪刘干顺及梁宗先墓、大树湾犹悦贤夫妇合葬墓;石窟寺及石刻1处,为飞炉寺石刻;古建筑4处,为四合头张家大院、肖家大院、三元桥、印子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为汪石冥故居、利济桥(垮垮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洞)旧址、毛主席农业学大寨标语。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刺库山摩崖石刻(播州界)和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洞)旧址2处,其中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洞)旧址还是我区唯一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