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萧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观宁侯
南朝梁宗室
姓名萧永
封爵观宁县开国侯
出生南朝梁
逝世北周
  • 549年-550年
    豫章内史、观宁县开国侯
  • 551年
    豫章内史、观宁县开国侯
  • 551年-553年
    豫章太守、观宁县开国侯

萧永(6世纪—558年或570年),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鄱阳忠烈王萧恢之子[1]

生平[编辑]

萧永初以王子例封观宁县开国侯,食邑五百户[2]太清三年(549年)三月,侯景攻陷建康宫城[3]。约此前后,萧永前往临川郡投奔以信义闻名的当地豪族周敷。萧永来临后,周敷厚加给恤,送其前往豫章郡避难[4]。十月,历阳太守庄铁率众归附正在抵御侯景军队的梁简文帝之子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萧大心遂任用其为豫章内史。但庄铁到达豫章郡后,即背叛刺史萧大心,归附与萧大心处于对立状态的征北将军、鄱阳嗣王萧范,于是推奉萧范之弟萧永为豫章内史[1]

大宝元年(550年),萧范派萧永率兵疏通南川,助庄铁对抗萧大心[5]。五月,萧范去世[6],属将侯瑱前往豫章郡依附庄铁。侯瑱因受到猜忌而不自安,在当年六月使诈杀死庄铁后占据豫章郡[7]。七月,侯景属将于庆进逼豫章,侯瑱投降[8]

大宝二年(551年)七月,侯瑱背叛侯景,被承制的湘东王萧绎任命为兖州刺史[9],萧永又复任豫章内史。八月,侯景逼迫梁简文帝禅位于豫章嗣王萧栋[10],萧栋的封国被撤除,豫章内史萧永转为豫章太守[11]

萧永在豫章郡任内,昏庸无能,缺乏决断,政事都交付给武蛮奴,军主文重也因此非常嫉恨武蛮奴。承圣二年(553年)正月,梁元帝下诏王僧辩,命其率众军士征讨举兵叛乱的王琳前长史陆纳[12]。五月,萧永响应诏书,率兵出讨陆纳。萧永行至宫亭湖时,文重将武蛮奴杀死,军队也因此溃散,萧永逃奔梁元帝朝廷所在的江陵。事发后,文重率部众投奔吴州刺史、开建侯萧蕃,但却被其杀死,部众也被其兼并[11]

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杀梁元帝,萧永被掳至关中。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或天和五年(570年)[13],萧永去世,同为梁旧臣的庾信作《思旧铭》以追悼萧永[13]王褒亦作《送观宁侯葬诗》以抒发羁旅之愁[14]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资治通鉴·卷一六二·梁纪十八》:“初,历阳太守庄铁帅众归寻阳王大心,大心以为豫章内史。铁至郡即叛,推观宁侯永为主。永,范之弟也。”
  2. ^ 《南史·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一》:“诸侯例封五百户,正立改封实土建安县侯,食邑一千户。”
  3. ^ 《梁书·卷三·本纪第三》:“丁卯,贼攻陷宫城,纵兵大掠。”
  4. ^ 《陈书·卷十三·列传第七》:“侯景之乱,乡人周续合徒众以讨贼为名,梁内史始兴藩王萧毅以郡让续,续所部内有欲侵掠于毅,敷拥护之,亲率其党捍卫,送至豫章。时观宁侯萧永、长乐侯萧基、丰城侯萧泰避难流寓,闻敷信义,皆往依之。敷愍其危惧,屈体崇敬,厚加给恤,送之西上。”
  5. ^ 《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二》:“于是寻阳政令所行,唯存一郡,又疑畏范,市籴不通。范乃复遣其弟观宁侯永将兵通南川,助庄铁。时二镇相猜,无复图贼之志。范数万之众,皆无复食,人多饿死。范竟发背而薨。”
  6. ^ 《资治通鉴·卷一六三·梁纪十九》:“范愤恚,疽发于背,五月,乙卯,卒。”
  7. ^ 《资治通鉴·卷一六三·梁纪十九》:“鄱阳王范既卒,侯瑱往依庄铁,铁忌之;瑱不自安,丙戌,诈引铁谋事,因杀之,自据豫章。”
  8. ^ 《资治通鉴·卷一六三·梁纪十九》:“于庆略地至豫章,侯瑱力屈,降之,庆送瑱于建康。”
  9. ^ 《资治通鉴·卷一六四·梁纪二十》:“于庆自鄱阳还豫章,侯瑱闭门拒之,庆走江州,据郭默城。绎以瑱为兖州刺史。”
  10. ^ 《梁书·卷四·本纪第四》:“八月……矫为太宗诏,禅于豫章嗣王栋,大赦改年。”
  11. ^ 11.0 11.1 《资治通鉴·卷一六五·梁纪二十一》:“豫章太守观宁侯永,昏而少断,左右武蛮奴用事,军主文重疾之。永将兵讨陆纳,至宫亭湖,重杀蛮奴,永军溃,奔江陵。重将其众奔开建侯蕃,蕃杀之而有其众。”
  12. ^ 《梁书·卷四·本纪第四》:“二年春正月乙丑,诏王僧辩率众军士讨陆纳。”
  13. ^ 13.0 13.1 《艺文类聚·卷三十四·人部十八·周庾信思旧铭》:“岁次摄提,星居鹑首,梁故观宁侯萧永卒,呜呼哀哉!”
  14. ^ 《艺文类聚·卷三十四·人部十八·周王褒送观宁侯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