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S危险说明
危险说明是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的一部分。它们旨在形成一套关于化学物质和混合物危害的标准化短语,可以翻译成不同的语言。[1] [2]因此,它们与众所周知的R-短语具有相同的目的,并旨在取代R-短语。
危险说明是全球统一制度下容器标签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还有: [3]
- 产品的标识
- 一个或多个危险象形图( 必要时 )
- 提示词- 危险或警告- 必要时
- 防范说明 ,说明应如何处理产品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者(以及其他人和一般环境)的风险
- 供应商的身份(可能是制造商或进口商)。
每个危险说明都指定一个代码,以字母H开头,后跟三位数字。与相关危险相对应的语句按代码编号组合在一起,因此编号不是连续的。该代码用于参考目的,例如帮助翻译,但实际短语 应出现在标签和安全数据表上。 [4]
物理危害
[编辑]代码 | 短语 |
---|---|
H200 | 不稳定爆炸物 |
H201 | 爆炸;大规模爆炸危险 |
H202 | 爆炸;严重的投射危险 |
H203 | 爆炸;火灾,爆炸或投射危险 |
H204 | 火灾或投射危险 |
H205 | 可能在大火中爆炸 |
H206 | 火灾,爆炸或投射危险:如果脱敏剂减少,爆炸的风险会增加 |
H207 | 火灾或投射危险:如果脱敏剂减少,爆炸风险会增加 |
H208 | 火灾危险:如果脱敏剂减少,爆炸风险会增加 |
H220 | 极易燃气体 |
H221 | 易燃气体 |
H222 | 极易燃气溶胶 |
H223 | 易燃气溶胶 |
H224 | 极易燃液体和蒸气 |
H225 |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
H226 | 易燃液体和蒸气 |
H227 | 可燃液体 |
H228 | 易燃固体 |
H229 | 加压容器:加热时可能会爆裂 |
H230 | 即使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也可能爆炸性地反应 |
H231 | 即使在高压和/或高温下没有空气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爆炸性反应 |
H232 | 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会自燃 |
H240 | 加热可能会导致爆炸 |
H241 | 加热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 |
H242 | 加热可能会引起火灾 |
H250 | 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自燃 |
H251 | 自热;可能着火 |
H252 | 大量自热;可能着火 |
H260 | 与水接触会释放可能会自燃的易燃气体 |
H261 | 与水接触会释放出易燃气体 |
H270 | 可能引起或加剧火灾;氧化剂 |
H271 | 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强氧化剂 |
H272 | 可能会加剧火势;氧化剂 |
H280 | 含有压力气体;如果加热会爆炸 |
H281 | 包含冷藏气体;可能导致低温灼伤或受伤 |
H290 | 可能会腐蚀金属 |
健康危害
[编辑]- H300:吞咽致命。
- H301:吞咽会中毒
- H302:吞咽有害
- H303:吞咽可能有害
- H304: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
- H305: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有害
- H310:与皮肤接触致命
- 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
- H312:与皮肤接触有害
- H313:接触皮肤可能有害
- H314: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 H315:引起皮肤刺激
- H316:引起轻度皮肤刺激
- H317:可能引起过敏性皮肤反应
- H318:造成严重眼损伤
- H319:造成严重的眼睛刺激
- H320:引起眼睛刺激
- H330:吸入致死
- H331:吸入会中毒
- H332:吸入有害
- H333:吸入可能有害
- H334: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
- H335: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 H336:可能引起嗜睡或头晕
- H340:可能导致遗传缺陷
- H341:怀疑导致遗传缺陷
- H350:可能导致癌症
- H351:怀疑致癌
- H360:可能会损害生育能力或未出生的孩子
- H361:怀疑造成对生育能力或未出生的孩子的伤害
- H361d:怀疑对未出生的孩子造成伤害
- H361e:可能会伤害未出生的孩子
- H361f:怀疑生育能力受损
- H361g:可能会损害生育能力
- H362:可能对母乳喂养的儿童造成伤害
- H370:对器官造成伤害
- H371: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 H372: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 H373: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 H300 + H310:吞咽或接触皮肤致命
- H300 + H330:吞咽或吸入致死
- H310 + H330:皮肤接触或吸入致死
- H300 + H310 + H330:吞咽,皮肤接触或吸入致死
- H301 + H311:吞咽或皮肤接触会中毒
- H301 + H331:吞咽或吸入会中毒
- H311 + H331:皮肤接触或吸入会中毒
- H301 + H311 + H331:吞咽,皮肤接触或吸入会中毒
- H302 + H312:吞咽或接触皮肤有害
- H302 + H332:吞咽或吸入有害
- H312 + H332:皮肤接触或吸入有害
- H302 + H312 + H332:吞咽,皮肤接触或吸入有害
- H303 + H313:吞咽或接触皮肤可能有害
- H303 + H333:吞咽或吸入可能有害
- H313 + H333:接触皮肤或吸入可能有害
- H303 + H313 + H333:吞咽,皮肤接触或吸入可能有害
- H315 + H320:引起皮肤和眼睛刺激
环境危害
[编辑]- 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很大
- H401:对水生生物有毒
- H402:对水生生物有害
- 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效作用
- H411: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效作用
- 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效作用
- H413: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有害影响
- H420:通过破坏高层大气中的臭氧来危害公众健康和环境
- H433:对陆生脊椎动物有害
针对具体国家的危险说明
[编辑]欧洲联盟
[编辑]欧盟通过CLP法规实施了GHS。尽管如此,基于危险物质指令的旧系统并行使用至2015年6月。根据CLP规则,在GHS下没有简单等价物的一些R-短语被保留:[5]该编号反映了先前R-短语的编号。
物理特性
[编辑]- EUH001:干燥时爆炸
- EUH006:与空气接触或不接触的爆炸物,在CLP技术进步的第四次调整中删除了。
- EUH014:与水剧烈反应
- EUH018:使用中可能形成易燃/爆炸性蒸汽 - 空气混合物
- EUH019:可能形成爆炸性过氧化物
- EUH044:在限制条件下加热会有爆炸危险
健康属性
[编辑]- EUH029:与水接触释放出有毒气体
- EUH031:与酸接触释放出有毒气体
- EUH032:与酸接触释放出剧毒气体
- EUH066:反复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干燥或开裂
- EUH070:眼睛接触会中毒
- EUH071:腐蚀呼吸道
环境属性
[编辑]- EUH059:危害臭氧层,在第二次适应CLP技术进步时被GHS Class 5.1取代。
其他欧盟危险声明
[编辑]CLP法规也保留了一些旨在用于十分具体的情况的其他危险说明。[6] 请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包括“EU”前缀,则欧盟特定危险说明的编号可与GHS危险说明一致。
- EUH201:含有铅。 不应在易被儿童咀嚼或吸吮的表面上使用。
- EUH201A:警告! 含有铅。
- EUH202:氰基丙烯酸酯。 危险。 在几秒钟内粘合皮肤和眼睛。 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 EUH203:含有铬(VI)。 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
- EUH204:含有异氰酸酯。 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
- EUH205:含有环氧成分。 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
- EUH206:警告! 请勿与其他产品一起使用。 可能释放危险气体(氯)。
- EUH207:警告! 含有镉。 使用过程中会形成危险的烟雾。 请参阅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遵守安全说明。
- EUH208:含有< 致敏物质的名称 >。 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
- EUH209:在使用中可能变得高度易燃。
- EUH209A:使用时易燃。
- EUH210:可根据要求提供安全数据表。
- EUH401:为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请遵守使用说明。
澳大利亚
[编辑]GHS于2012年1月1日在澳大利亚通过,并且在自2017年1月1日起采用统一的工作健康和安全法(维多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除外)的州和地区成为强制性要求。[7] 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表的国家行为守则[8]包括12项澳大利亚特定的GHS危害声明,详细如下:
物理危险说明
[编辑]- AUH001:无水分爆炸
- AUH006:有或没有接触空气的爆炸物
- AUH014:与水猛烈反应
- AUH018:在使用中,可能形成易燃/爆炸性蒸汽 - 空气混合物
- AUH019:可能形成爆炸性过氧化物
- AUH044:在限制条件下加热会有爆炸危险
人类健康危害声明
[编辑]- AUH029:与水接触释放出有毒气体
- AUH031:与酸接触释放出有毒气体
其他非GHS危险说明
[编辑]- AUH032:与酸接触释放出剧毒气体
- AUH066:反复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干燥或开裂
- AUH070:眼睛接触会中毒
- AUH071:腐蚀呼吸道
新西兰
[编辑]截至2009年3月,新西兰有关“1996年有害物质和新生物法”的相关法规未规定危险说明所需的确切措辞。 但是,新西兰分类系统包括三类环境危害,未列入GHS Rev.2:
- 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毒性
- 对陆地脊椎动物的生态毒性
- 对陆地无脊椎动物的生态毒性
这些分别是新西兰分类方案的9.2-9.4类,并根据危害程度分为子类。 [9] 9.2D子类中的物质(“在土壤环境中有轻微危害的物质”)不需要危险说明,而其他子类中的物质则需要指出一般危险程度和一般危险类型。 [10]
注释
[编辑]- ^ The United Nations has published the list of GHS hazard statements in all UN official languages (Arabic, Chinese, English, French, Russian, Spanish): it can be found in Annex 3 of GHS Rev.2 for the corresponding language.
- ^ A list of translations into all the European Union official languages can be found in Annex III to the CLP Regulation, on pages 146–91 of the official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for the GHS statements and pages 192–209 for the EU-specific statements.
- ^ Part 1, section 1.4.10.5.2, GHS Rev.2
- ^ Part 1, section 1.4.10.5.2(b)(ii), GHS Rev.2
- ^ Annex III, CLP Regulation, pp. 192–200.
- ^ Annex III, CLP Regulation, pp. 200–9.
- ^ 存档副本. [201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6).
- ^ 存档副本 (PDF). [2019-05-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04).
- ^ Schedule 6, Hazardous Substances (Classification) Regulations 2001
- ^ reg. 20, Hazardous Substances (Identification) Regulations 2001
参考资料
[编辑]-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Fourth revised, New York and Geneva: United Nations, 2011 [2019-05-26], ISBN 978-92-1-117042-9, ST/SG/AC.10/30/Rev.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Fourth revised, New York and Geneva: United Nations, 2011 [2019-05-26], ISBN 978-92-1-117042-9, ST/SG/AC.10/30/Rev.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Fourth revised, New York and Geneva: United Nations, 2011 [2019-05-26], ISBN 978-92-1-117042-9, ST/SG/AC.10/30/Rev.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GHS Rev.4”)
-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Second revised, New York and Geneva: United Nations, 2007 [2019-05-26], ISBN 978-92-1-116957-7, ST/SG/AC.10/30/Rev.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Second revised, New York and Geneva: United Nations, 2007 [2019-05-26], ISBN 978-92-1-116957-7, ST/SG/AC.10/30/Rev.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Second revised, New York and Geneva: United Nations, 2007 [2019-05-26], ISBN 978-92-1-116957-7, ST/SG/AC.10/30/Rev.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Second revised, New York and Geneva: United Nations, 2007 [2019-05-26], ISBN 978-92-1-116957-7, ST/SG/AC.10/30/Rev.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GHS Rev.2”)
- Hazardous Substances (Classification) Regulations 2001 (SR 2001/113), [201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6) (新西兰)
- Hazardous Substances (Identification) Regulations 2001 (SR 2001/124), [201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6) (新西兰)
- Regulation (EC) No 1272/2008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6 December 2008 on classification, labelling and packaging of substances and mixtures, amending and repealing Directives 67/548/EEC and 1999/45/EC, and amending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OJCE, 2008-12-31, (L353): 1–1355 [201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 (“CLP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