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陈弘庭/沙盒
卡拉卡爾帕克人 | |
---|---|
总人口 | |
600,000 | |
语言 | |
卡拉卡尔帕克语 | |
宗教信仰 |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
相关族群 | |
土库曼族,哈萨克族 |
卡拉卡爾帕克人(英语:Karakalpaks people),
民族分布、人口与语言
[编辑]卡拉卡爾帕克人,又称“卡拉尔帕克人”或“卡尔帕克人”。人口大约为60万,主要分布在阿姆河下游及三角洲南岸区域。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其中有约50万人分于此,部分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干纳及花剌子模等地。约有3000人居于阿富汗、土库曼斯坦等地。1928年以前,使用阿拉伯字母文字,1940年后则改用斯拉夫文字。民族起源与哈萨克斯坦人、乌兹别克人和土库曼斯坦人有非常密切的关连。 “卡拉卡尔帕克(karakalpaks)”的名字组成有二:“kara”的意思是"黑色",而“kalpaks”的意思是“帽子”。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钦察语支,另有南北两种方言。
地理环境
[编辑]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于1925年自苏联取得自治共和国地位,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不单只是在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共和国境内,占乌兹别克斯坦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土面积。另,大部分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地区是贫瘠荒凉的沙漠地带。在苏联时代,此地区的主要用途是生产棉花和生物及化学武器的秘密实验基地。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则是发现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存于此,约在乌斯秋尔特高原及咸海的海床底下。
历史沿革
[编辑]社会、家庭与婚姻
[编辑]产业与生活
[编辑]信仰与节日
[编辑]卡拉卡爾帕克人新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穆斯林。此外,他们收到伊斯兰教的神秘教派的影响。直到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宗教信仰的实践和教导成了卡拉卡爾帕克人的次要生活。然而,近来相信苏联共产主义理想已经让信仰伊斯兰教的教义。许多卡拉卡爾帕克人也信仰一些非正式在伊斯兰教宗教信仰范畴之事物。这些大多数跟自然世界有关。它们和所谓的圣人或守护神,那些会关照牛群,渔民,农民,等等层面。许多人认为,每种类型的家畜或家禽都有自己的守护者。
四大非宗教性的假期由卡拉卡爾帕克人和他们的乌兹别克斯坦同胞一同庆祝。瑙鲁孜节(新的一天),象征着春天的开始,在3月20日或21日庆祝。大家一同竞赛,玩游戏,大肆庆祝。孩童和老师一同演出短剧。大家在节其中最喜欢的食物是sumalak,由小麦作物制成。大约需要24小时准备这个鲜甜美味的布丁。 Sumalak是庆祝瑙鲁孜节很重要的一部分。 胜利日庆祝活动,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1945年)的阅兵,包括二战老兵,日期是在5月9日。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日是9月1日,自从1991年开始庆祝这一天,整个乌兹别克斯坦都借着演讲和游行来庆祝这一天。 宪法日,12月8日,是另一个新的节日。它纪念1992年乌兹别克斯坦宪法的设立,在那天,所有的企业和其他工作场合都在这一天休息,而多数人都选择在家里休息。
艺术与文学
[编辑]现况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Category::页面分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