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省级轻巡洋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省级轻巡洋舰
De Zeven Provinciënklasse
秘鲁海军所属的格劳海军上将号轻巡洋舰英语BAP Almirante Grau (CLM-81)原先是七省级的二号舰“德·鲁伊特号”
概观
舰种轻巡洋舰
拥有国 荷兰
秘鲁
前型特朗普级轻巡洋舰英语Tromp-class cruiser
次型
同型七省号英语HNLMS De Zeven Provinciën (C802)(即阿吉雷号英语BAP Aguirre (CH-84)
德·鲁伊特号英语BAP Almirante Grau (CLM-81)(即格劳海军上将号)
制造厂鹿特丹干船坞公司英语Rotterdamsche Droogdok Maatschappij(七省号)
威尔顿-菲赫努德公司英语Wilton-Fijenoord(德·鲁伊特号)
服役荷兰皇家海军时期
  • 七省号:1953年12月17日
  • 德·鲁伊特号:1953年11月18日

秘鲁海军时期

  • 阿吉雷号:1978年2月24日
  • 格劳海军上将号:1973年5月23日
结局荷兰皇家海军时期
  • 七省号:1976年8月售予秘鲁
  • 德·鲁伊特号:1973年3月售予秘鲁

秘鲁海军时期

  • 阿吉雷号:1999年3月21日除役2000年拆解
  • 格劳海军上将号:2017年9月26日除役
除籍荷兰皇家海军时期
  • 七省号:1975年10月16日
  • 德·鲁伊特号:1972年10月12日

秘鲁海军时期

  • 阿吉雷号:1999年3月21日
  • 格劳海军上将号:2017年9月26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9,681吨
满载排水量12,165吨
全长187.32米
全宽17.25米
吃水6.72米
动力4×维克斯浦尔-亚罗三筒式锅炉
2×斯海尔德-帕尔森式变速涡轮发动机
双轴推进
功率85,000匹马力
最高速度32节(59公里/小时)
续航距离以12节(22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为7,000海里(13,000公里)
乘员973人
武器装备152毫米双联装舰炮英语Bofors 152 mm gun
5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英语Bofors 57 mm gun[注 1]
40毫米防空炮
装甲水线装甲带:50~76毫米
炮塔:50~125毫米
司令塔:50~125毫米

七省级轻巡洋舰荷兰语:De Zeven Provinciënklasse),或称为团结级(Eendrachtklasse),是一款曾服役于荷兰皇家海军秘鲁海军轻巡洋舰,同级舰共两艘,分别为七省号(Hr.Ms. De Zeven Provinciën)与德·鲁伊特号(Hr.Ms. De Ruyter)。本级舰由位于荷兰鹿特丹鹿特丹干船坞公司英语Rotterdamsche Droogdok Maatschappij与位于斯希丹威尔顿-菲赫努德公司英语Wilton-Fijenoord负责承造。“七省”这个名称源自于1581年组成荷兰共和国的七个省份。

设计[编辑]

自1930年代起,荷兰越发对大日本帝国海军对其海外殖民地荷属东印度所造成的威胁感到不安。作为回应,荷兰皇家海军于1932年启动了一项重大的海军军备扩充计划,其中包括建造新型轻巡洋舰取代已过时的爪哇级轻巡洋舰英语Java-class cruiser。新式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年份较早的德·鲁伊特号轻巡洋舰英语HNLMS De Ruyter (1935)[注 2]相比有着长足的进步,且本级的两艘舰均于1939年动工。首舰最初命名为“基杰柯登号”(Kijkduin),稍后更名为“团结号”(Eendracht);二号舰则获命名为“七省号”(De Zeven Provinciën),同时也是舰级名称的来源。主要武装预定为两座双联装与两座三联装波佛斯152毫米53倍径舰炮英语Bofors 152 mm gun的炮塔,类似美国海军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的舰炮布局。

然而,本级舰的建造进度却于1940年5月10日因纳粹德国入侵荷兰而中断。当时二号舰七省号仅仅完成了总工程的25%,首舰基杰柯登号更仅完成了12%。德军擅自将主要武装的设计改为四座搭载德制SK C/28 15厘米双联装舰炮英语15 cm SK C/28的炮塔,并继续七省号的造舰工程;德军将七省号重新命名为“KH 2”[注 3],同时改善了舰体设计,安装“大西洋舰艏”(Atlantik Bow)以增加适航性。团结号更名为“KH 1”。由于造舰用船坞的的资源常被挪作他用,加上荷兰游击队英语Dutch resistance的地下破坏工作导致建造进度非常缓慢。1944年12月24日,“KH 2”于鹿特丹新运河英语Nieuwe Waterweg下水,原先计划作为封锁用沉船英语Blockship[注 4]使用,但此计划从未执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艘舰的造舰工程均继续进行,但设计均依照战时的实战经验而有所改善。主要武装自原先的两座双联装与两座三联装波佛斯152毫米53倍径舰炮英语Bofors 152 mm gun炮塔、六座40毫米双联装防空炮炮塔与两具533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改为四座波佛斯152毫米53倍径双联装舰炮、四座57毫米60倍径双联装舰炮英语Bofors 57 mm gun炮塔与八门波佛斯40毫米70倍径单装防空炮,鱼雷则遭移除。此外,舰上安装了新的动力系统、第二座烟囱与电子元件。两艘舰再度更名,“团结号”更名为“七省号”,而前“七省号”则更名为“德·鲁伊特号”(De Ruyter)。两舰均于1953年正式列装荷兰皇家海军

以下是两舰的舰名变迁: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0 / 41年 1945年 1947年 1950年 1978年
鹿特丹干船坞公司 1939年巡洋舰[注 5] 基杰柯登号 团结号 KH 1 团结号 德·鲁伊特号 七省号(舷号C802) 阿吉雷号
威尔顿-菲赫努德公司 1938年巡洋舰[注 6] 七省号 七省号 KH 2 七省号 七省号 德·鲁伊特号(舷号C801) 格劳海军上将号

同级舰[编辑]

七省级轻巡洋舰共有两艘同级舰;根据1950年两舰于荷兰皇家海军服役时所获得的最终舰名,两舰分别为七省号与德·鲁伊特号。两舰的服役生涯均相当长:首先于荷兰皇家海军服役至1970年代上旬为止,接着又转售予秘鲁海军;德·鲁伊特号持续在秘鲁海军中服役(现名为格劳海军上将号)至2017年9月26日才正式除籍。

舰名 舷号 承造商 动工 下水 服役 除役
七省号英语HNLMS De Zeven Provinciën (C802) C802 鹿特丹鹿特丹干船坞公司英语Rotterdamsche Droogdok Maatschappij 1939年5月19日 1950年8月22日 1953年12月17日 1975年10月16日
德·鲁伊特号英语BAP Almirante Grau (CLM-81) C801 斯希丹威尔顿-菲赫努德公司英语Wilton-Fijenoord 1939年9月5日 1944年12月24日 1953年11月18日 1972年10月12日

荷兰皇家海军[编辑]

1967年,七省号轻巡洋舰与美国海军艾塞克斯号航空母舰一同执行任务。

荷兰皇家海军的服役生涯中,七省级的两艘舰均多次参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演习,同时多次担任不同特遣舰队旗舰。1962年至1964年间,鹿特丹干船坞公司英语Rotterdamsche Droogdok Maatschappij为七省号进行了改装作业,其中包括移除了舰体后方的两具炮塔,并加装RIM-2导弹舰对空发射系统。不过由于预算不足,德·鲁伊特号并未接受相同的改装;其后于1973年自荷兰海军除役。七省号稍后亦于1975年遭到除役;两舰在海军中的角色由两艘特朗普级巡防舰替代。

秘鲁海军[编辑]

秘鲁海军于1973年3月间购得德·鲁伊特号,随后更名为“格劳海军上将号”(Almirante Grau),并于同年5月23日正式列装。秘鲁后于1976年又向荷兰购入了七省号;其RIM-2导弹舰对空发射系统遭到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机库与一个可供SH-3海王直升机起降的飞行甲板;该舰于1978年4月24日以“阿吉雷号”(Aguirre)的舰名正式列装。自1985年起至1988年止,格劳海军上将号经历了大幅度的现代化改装,直至2017年9月26日才从秘鲁海军除役;而阿吉雷号则早在1999年就遭到除役。

注释[编辑]

  1. ^ 指该炮可同时用于防空与对敌舰的火力打击。
  2. ^ 本处提及的德·鲁伊特号并非七省级的二号舰,而是另一艘于1936年至1942年间服役于荷兰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
  3. ^ KH是“Kreuzer Holland”的缩写,意为荷兰巡洋舰。
  4. ^ 封锁用沉船是一种刻意将船舰凿沉以阻断河道或航道通行的封锁方式。
  5. ^ 原文为“Kruiser 1939”。
  6. ^ 原文为“Kruiser 1938”。

参考资料[编辑]

  • Moore, John (ed.), Jane's Fighting Ships 1974-75. Franklin Watts Inc., 1975.
  • (西班牙文) Rodríguez Asti, John, Cruceros. Buques de la Marina de Guerra del Perú desde 1884. Dirección de Intereses Marítimos, 2000.
  • netherlandsnavy.n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编辑]

  • Friedman, Norman "Anti-Aircraft Cruisers: The Life of a Class"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January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