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智
于智(550年—581年),字承伯[1],六郡桑乾县人(今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1],祖籍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周、隋朝官员,《周书》、《北史》皆只简略提及[2][3]。
生平
[编辑]于智在武成二年(560年)以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长寿县开国侯为起家官,食邑一千户,又兼领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内亲信,同年转任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兼内外府司录。天和五年(570年),于智进爵为广都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又出任秋官府大司宪。建德元年(572年),于智外任潼州刺史。建德五年(576年),于智回朝出任骁猛内大夫[1]。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刚即位的周宣帝宇文赟忌惮齐王宇文宪,就命于智观察办理丧事的诸王动静;到丧事完毕,周宣帝又下令他在齐王府守候,并告发宇文宪谋反[4]。之后周宣帝派遣小冢宰宇文孝伯,藉召见诸王带宇文宪入殿,宇文宪进宫以后即被周宣帝预先埋伏的壮士捉住,但他毫不害怕。周宣帝命于智回答宇文宪,说:“以齐王今天的情况,不用多说吧!”宇文宪回应:“我位高权重,既然事已至此,生死有命,也不会想活下去了。但我母亲还健在,只担心无法照料她老人家而已。”并掷下玉板,被于智缢杀。事后,于智被封为柱国、齐国公[5][6],食邑五千户[1]。
宣政元年,于智出任梁渠兴巴通集洋七州、白马万荣木门傥城落藂聚头临江四戍等诸军事、梁州总管[1]。大象二年,王谦在巴蜀起兵反对杨坚,梁州邻接巴蜀,于智在梁州统帅军队安定百姓,招降诱叛,忠于朝廷。战争平定后,朝廷于大象二年六月征召于智出任大司空[1]。大象二年(580年)八月,于智出任大司空[7][8][9]。开皇元年(581年)五月,于智在京城因病去世,虚岁三十二,朝廷追赠潘新遂普合诸军事、潼州刺史,谥号景公,开皇二年岁次壬寅正月丙午朔廿七日辛酉(582年3月7日)葬于高阳原[1]。
家庭
[编辑]祖父
[编辑]父亲
[编辑]兄弟姐妹
[编辑]- 于寔,隋朝上柱国、燕安公
- 于翼,隋朝上柱国、太尉、任穆公
- 于义,隋朝上柱国、建平刚公
- 于仪,隋朝大将军、赵州刺史、安平平公
- 于绍,上开府、绥州刺史、华阳郡公
- 于弼,上仪同、平恩县公
- 于兰,上仪同、襄阳县公
- 于旷,上仪同、赠恒州刺史
- 于氏,嫁柱国、乐平郡开国公纥豆氏世子,仪同三司纥豆奉志
引用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何如月 / 王勇超. 《石墨镌华——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碑志集释》. 西安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12月: 7–8. ISBN 9787569538045 (中文(繁体)).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infoa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北史·卷23·列传第十一》:礼弟智,初为开府。以受宣帝密旨,告齐王宪反,遂封齐国公。寻拜柱国,位大司空。
- ^ 《周书·卷12·列传第四》:寻而高祖崩,宣帝嗣位,以宪属尊望重,深忌惮之。时高祖未葬,诸王在内治服。司卫长孙览总兵辅政,而诸王有异志,奏令开府于智察其动静。及高祖山陵还,诸王归第。帝又命智就宅候宪,因是告宪有谋。
- ^ 《周书·卷12·列传第四》:帝乃遣小冢宰宇文孝伯谓宪曰:“三公之位,宜属亲贤,今欲以叔为太师,九叔为太傅,十一叔为太保,叔以为何如?”宪曰:“臣才轻位重,满盈是惧。三师之任,非所敢当。且太祖勋臣,宜膺此举。若专用臣兄弟,恐乖物议。”孝伯反命,寻而复来曰:“诏王晚共诸王俱至殿门。”宪独被引进,帝先伏壮士于别室,至即执之。宪辞色不挠,固自陈说。帝使于智对宪。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或谓宪曰:“以王今日事势,何用多言?”宪曰:“我位重属尊,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宁复图存。但以老母在堂,恐留兹恨耳。”因掷笏于地。乃缢之。时年三十五。以于智为柱国,封齐国公。
- ^ 《周书·卷7·帝纪第七·宣帝》:(宣政元年六月)甲子,诛上柱国、齐王宪。封开府于智为齐国公。
- ^ 《周书·卷八·帝纪第八》:以上柱国、神武公窦毅为大司马,齐国公于智为大司空。
- ^ 《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以上柱国、神武公窦毅为大司马,以齐公于智为大司空。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周以神武公窦毅为大司马,齐公于智为大司空;九月,以小宗伯竟陵公杨惠为大宗伯。
参考文献
[编辑]政府职务 | ||
---|---|---|
前任: 宇文贤 |
北周大司空 580年-581年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杨雄隋朝司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