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振坤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4°05′47″N 120°42′07″E / 24.096327°N 120.701891°E / 24.096327; 120.701891

仁化振坤宫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台中市大里区仁化里仁化路518号
主神妈祖
例祭东堡大屯十八庄妈祖生
建立时间 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

仁化振坤宫,是位于台湾台中市大里区仁化里妈祖庙,为仁化地区的信仰中心,四件文物列为台中市文化资产一般古物。

沿革[编辑]

大里振坤宫是道光十年(1830年),由首任建庙总理、地方望族林志德的祖父辈挚友,从湄洲天后宫祖庙携带藤编天上圣母圣像至台湾,驻台中厅蓝兴堡番仔寮社(今仁化里现址),以土角搭建一座矮屋低檐的简陋小祠奉祀。1923年,首任建庙总理林志德扩大改建。[1]

仁化路拓宽时,庙宇因东面十坪土地与陈姓地主与发生土地界址纠纷,导致迟迟无法拆迁,仁化路段形成交通瓶颈,直到1996年6月27日,双方于乡公所进行调解,才终于解决[2]。10月12日上午,举行改建动土典礼,立委陈杰儒、省议会副议长杨文欣、县议会议长林敏霖、大里市长陈彬铨、农会总干事林金泗以及多位县议员到场参加 [3]。2000年12月25日,举行入火安座大典,由振坤宫主委何文卿及大里市长简肇栋等人共同剪彩[4]

文物[编辑]

文物留有软身天上圣母、泥塑福德正神及婆姐、树瘤香炉,日后列为台中市文化资产一般古物。其中软身天上圣母为先人从中国大陆随身带来,藤制材质实属罕见,另附一双手工针绣的弓鞋。泥塑福德正神是是创庙就有的神像,与其他土地神神像不同,神像泥质呈浅灰色,内含蚵壳细粒与麻丝纤维,为古法胶泥塑土掺用之物,与近代材料不同,造型古朴。婆姐神像从道光年间就奉祀于宫内,属注生娘娘信仰中的十二婆姐或三十六婆姐之一。树瘤香炉从旧庙沿用至今,炉身未施铭刻,无干支落款,故难以查验其正确年代。[5]

祭祀[编辑]

此庙是仁化地区的信仰中心[3]。原先庙方是和乌日、大里、雾峰的妈祖庙过去一起参加台中乐成宫“旱溪妈祖绕境十八庄”绕境活动,后2021年改与乌日东女慈圣宫、大里新兴宫、大里福兴宫、大突寮圣恩宫、雾峰南天宫参加“东堡大屯十八庄妈祖生”绕境[6]

一楼正殿供奉主神妈祖,两侧祀福德正神、注生娘娘,右殿祀文昌帝君,左殿祀斗母、太岁星君。三楼正殿供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右祀神农大帝,左祀观音菩萨。[1]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陈瑞珍. 神明朝山系列3 大里仁化振坤宮 以仁慈教化安定人心. 人间福报. 2014-12-17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中文(台湾)). 
  2. ^ 杨明德. 賣「媽祖婆」面子大里振坤宮同意拆遷 寺廟前仁化路拓寬工程可望順利進行. 中国时报. 1996-06-28 (中文(台湾)). 
  3. ^ 3.0 3.1 杨明德. 振坤官改建二百年風貌翻新 受大里仁化路拓寬影響被迫拆遷 預計花費一億元重建. 中国时报. 1996-10-13 (中文(台湾)). 
  4. ^ 申震雄. 大里振坤宮 入火安座大典. 联合报. 2000-12-26 (中文(台湾)). 
  5. ^ 黄俊昇. 中市大里振坤宮4文物例古物. 中华日报. 2021-02-24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中文(台湾)). 
  6. ^ 陈建志. 媽祖遶境十八庄不合鬧雙包 民擺香案苦等拜兩次. 自由时报. 2021-04-12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0)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