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司马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司马权(3世纪—275年11月15日),字子舆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是晋宣帝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长子,高密文献王司马泰和范阳康王司马绥的哥哥。曾入仕于曹魏和西晋。

生平

[编辑]

司马权在曹魏后期[1]承袭父亲东武城侯的爵位,任冗从仆射。晋武帝司马炎接收禅让建立西晋后,于泰始元年十二月丁卯(266年2月9日)封司马权为彭城王[2]食邑二千九百户,任北中郎将、都督邺城守诸军事。泰始年间入朝,赐衮衣冠冕[3]咸宁元年十月癸巳日(275年11月15日)逝世[4],谥号[5]

后代

[编辑]

[编辑]

[编辑]
  • 司马释,司马植之子,父亲死后继嗣,官至南中郎将、持节、平南将军。
  • 司马融,司马植之子,过继给河间王司马颙为嗣子,改封乐成县王[6]

曾孙

[编辑]

玄孙

[编辑]
  • 司马玄,司马纮之子,官至中书侍郎。
  • 司马俊,司马纮之子,父亲因司马雄被杀而归袭彭城王后以他过继给高密王司马据为嗣子,官至散骑常侍[8][9]

逸闻

[编辑]

据《世说新语·汰侈篇》及刘孝标注称,司马权有一头跑得快的牛,后被王衍射杀了[10]。不过余嘉锡于《笺疏》中引程炎震语认为,此事应是真,但是司马权死时王衍才刚二十,当属封国传闻。[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晋书·宣帝纪》载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家族已经“侯者十九人”,则司马权在该年前后袭爵。
  2.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丁卯,遣太仆刘原告于太庙。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宣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后,宫曰崇化。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瑰为太原王,珪为高阳王,衡为常山王,子文为沛王,泰为陇西王,权为彭城王,绥为范阳王,遂为济南王,逊为谯王,睦为中山王,陵为北海王,斌为陈王,皇从父兄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
  3. ^ 《宋书》卷18:晋武帝泰始三年,诏太宰安平王孚服侍中之服,赐大司马义阳王望衮冕之服。四年,又诏赵、乐安、燕王服散骑常侍之服。十年,赐彭城王衮冕之服
  4.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癸巳,彭城王权薨。
  5. ^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彭城穆王权,字子舆,宣帝弟魏鲁相东武城侯馗之子也。初袭封,拜冗从仆射。武帝受禅,封彭城王,邑二千九百户。出为北中郎将、都督邺城守诸军事。泰始中入朝,赐衮冕之服。咸宁元年薨,子元王植立。
  6. ^ 6.0 6.1 《晋书·卷五十九·河间王颙传》:诏以彭城元王植子融为颙嗣,改封乐成县王。薨,无子。建兴中,元帝又以彭城康王释子钦为融嗣。
  7. ^ 《晋书·成帝纪》:(咸和五年)九月,造新宫,始缮苑城。甲辰,徙乐成王钦为河间王,封彭城王纮子俊为高密王。
  8. ^ 《晋书·卷三十七·高密王泰传》:子据立。薨,无子,以彭城康王子纮为嗣。其后纮归本宗,立纮子俊以奉其祀。
  9. ^ 《晋书·卷三十七·彭城王权传》:恭王俊字道度,出嗣高密王略,官至散骑常侍。薨,子敬王纯之立,历临川内史、司农少府卿、太宰右长史。薨,子恢之立。义熙末,以给事中兼太尉,修谒洛阳园陵。宋受禅,国除。
  10. ^ 彭城王有快牛,至爱惜之。王太尉与射,赌得之。彭城王曰:“君欲自乘则不论;若欲啖者,当以二十肥者代之。既不废啖,又存所爱。”王遂杀啖。
  11. ^ 程炎震云:“权子植,孙释,并为彭城王。权薨于咸宁元年,衍才二十岁。此彭城王,未必定是权。”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晋书·卷037》,出自房玄龄晋书
前任:
晋朝彭城王
265年—275年
继任:
司马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