挞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挞朵跶朵或称响朵是一个流行于香港粤语动词,而引申为身份的一个名词[1][2]。“挞朵”的意思是有人主动地把自己的身份或地位告知别人,令自己得到尊重,籍此获得利益上的好处、行动上的方便或受到较好的待遇[3]。然而,此种表露身份的行为,通常都被认为是负面的滥权行为[4],企图利用自己较对方高的身份、职位、社会地位,或自以为具有的权威性身份,利用这些身份上的权威给对手带来压力,甚至威吓,使对方不敢开罪,从而获得利益。如果“挞朵”行为涉及政府官员或警务人员[5],更被指滥用权力,从而得到别人不能公平获得的利益,或其他不适当的利益[6]。“挞朵”这个俚语,由于近代香港年轻人多不知其出处,常与吹鸡警察用语〉一样,误会为黑社会的用语。

沿由[编辑]

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与香港为邻的深圳墟迅速繁荣起来,成为一个华南走私枢纽、广九线私枭集散地。

战后的华南物资短缺,“水客”(即从事走私的人)会把香港的物品偷运入深圳墟,而由于华南极需物资,所以香港走私入深圳的情况严重,而走私的利钱亦很丰厚。

在国内,当时由于国民军的财政资源短绌,部队连基本伙食也不足够,使大量的国民军吃不饱,所以他们都会从事这些接应走私货的活动,以获取利钱生活。当国民军穿起军服、佩上胸章,他们可以免费搭火车,又可以携带一批私货穿州过省。而且镇守关卡的军人都会官官相卫,只要干走私的军人和关员有默契,互相得到利益,他们走水货比较方便,一般军服都是黄色的,所以时人称为“黄衣客”,而国军胸章为国民党党徽,类似“花朵”,而靠胸章取得这一特权的行为则叫“挞朵”,又或叫“响朵”。后来由于这些国民军的特权,而引来一些退伍的伤兵、老兵也穿起这些旧时的军服,带上胸章,暪天过海,靠“挞朵”揾食,冒充在职国军,取得走水货的特权。

响朵[编辑]

当士兵碰到不同部队的上级时,要立正响声报上自己所属部队番号、上司名字。校级军官肩章有梅花标志1至3朵。引申为大声高调夸耀自己的后台势力。

[编辑]

借用为所属部门,后台势力[7][8]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