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朱祁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汤阴庄僖王朱祁𨧨(1432年—1485年10月14日),明朝赵惠王朱瞻塙嫡三子,王妃王氏所生,[1]赵简王朱高燧孙,明成祖曾孙。[2]

生平[编辑]

正统八年(1443年)十月赐名。[3]正统九年(1444年)七月,明英宗派隆平侯张淳等为正使、给事中陈宜等为副使,各自持节册封朱祁𨧨为汤阴王。[2][4][5]九月,给朱祁𨧨及其二哥临漳王朱祁鋆、四弟襄邑王朱祁锃岁禄各二千石,米钞各半。[6]

景泰元年(1450年)四月,明代宗遣驸马都尉焦敬等为正使,吏部右侍郎俞山等为副使,持节册封兵马副指挥张本的女儿为汤阴王妃。[7]

朱祁𨧨的七弟南乐王朱祁𫟹、八弟平乡王朱祁鏓因乳母生病而同朱祁𨧨十天内两次祷于城隍庙,且聚集伶人男妇百余人在庙戏舞酣宴,被彰德府知府李嶲上报。天顺五年(1461年)十月,英宗降敕切责。[8]

天顺六年(1462年)正月,英宗下敕书给朱祁𨧨,责他因听信校尉家人李宁等引诱,行为不法,已将李宁等提问治罪,但朱祁𨧨身为宗室王爵也不该听人引诱违越礼法,特遣内官李广取朱祁𨧨入京戒谕,敕令他收到敕令就遵行,不得拖延违抗。[9]六月,英宗致书宗室诸王,说先前因朱祁𨧨所为非礼,特取入京戒谕及令皇亲内官审问非礼之事,全都属实,是因为平日听信小人哄诱、不从教授谏止才如此,论罪当降为庶人,仅念宗亲之义特别违背法律予以宽贷,仍送回府令其改过自新以保名爵,现在记录下他的所为专门写在书信里告知诸王,也让诸王知道朝廷取他入京戒谕的缘由。[10]

成化十二年(1476年)六月,巡抚都御史张瑄等上报朱祁𨧨的侄子赵靖王朱见灂醉后欲杀南乐、汤阴二王两位叔父等罪、朱祁𫟹杖杀二人及与朱祁鋆、朱祁𨧨一同强买妇女、夺人畜产,导致所在军民出门在外者多被扰害等罪。明宪宗敕内官与石璟、锦衣卫指挥赵伦前去会同镇守巡抚等官调查,查得详情,宪宗下旨法司会同皇亲及文武大臣商议得出结论,下诏谴责赵靖王“逞凶欲杀尊长,罪恶深重”等罪,于祖训本难宽贷,念母妃求情而宽恕,暂且从轻,而朱祁𫟹所犯罪过也重,都革去冠带,减禄米三分之二,令戴民巾读书习礼;朱祁𨧨减禄米一半,朱祁鋆减禄米三分之一,都革去冠服,并下敕切责,将供词告知各王;并下诏革南乐、汤阴、临漳三王校尉为十人。[11]

成化十五年(1479年)三月,宪宗命西宁侯宋恺、武平伯陈能、富阳伯李舆、成安伯郭𨱑、怀柔伯施鉴为正使,中书舍人高峘、刑部郎中林和、吏部员外郎焦恕、户部员外郎梁谨、兵部员外郎李鉴、礼部主事高敞为副使,各自持节册封河南裕州同知王钦的女儿为汤阴王妃。[12]

成化十八年(1482年)三月,朱祁𨧨及其嫡五弟雒川王朱祁𬬮、朱祁𫟹各奏欲按时序出城祭祀先人坟墓。礼部认为三王兄弟不宜同日远出,请求制止,令朱祁𨧨每年去一次,宪宗下诏同意。[13]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九月,朱祁𨧨去世。朝廷得知死讯,辍朝一日,按制度赐祭葬,谥庄僖。[1]弘治元年(1488年)九月,嫡长子朱见准袭封。[14][15]

家庭[编辑]

妻妾[编辑]

  • 王妃张氏
  • 王妃彭氏,生朱见准
  • 王妃王氏
  • 王妃赵氏

子孙[编辑]

  • 嫡长子汤阴王朱见准
  • 镇国将军朱见溶,弘治三年(1490年)三月奏请出城送葬其母获准,[16]弘治六年(1493年)六月向朱见灂揭发兄长朱见准的其他事,因有不实,被降敕切责[17]
    • 庶第二子辅国将军朱祐楄,弘治三年(1490年)四月赐名,[18]弘治五年(1492年)四月按制度赐诰命冠服
    • 第四子辅国将军朱祐棬,弘治五年(1492年)四月赐名[19],弘治十六年(1503年)五月按制度赐诰命冠服[20]
    • 第五子朱祐𣘧,弘治十年(1497年)八月赐名[21]
  • 第五子镇国将军朱见潲,成化十一年(1475年)八月赐名,[22]弘治三年(1490年)三月与夫人按制度获赐诰命冠服,[23]弘治六年(1493年)六月醉后向朱见灂揭发兄长朱见准私通继母赵太妃并骂了朱见准,被降敕切责、革禄米三分之一,[17]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因欲行淫亲手打死平民,被革爵闲住、敕赵庄王朱祐棌约束[24]
  • 第六子镇国将军朱见染,成化十一年(1475年)八月赐名,[22]弘治三年(1490年)三月与夫人按制度获赐诰命冠服[23]
    • 庶长子朱祐櫎,弘治十二年(1499年)十二月赐名[25]
  • 第七子镇国将军朱见渰,成化十一年(1475年)八月赐名,[22]弘治三年(1490年)三月与夫人按制度获赐诰命冠服[23]
    • 嫡长子朱祐栅,弘治五年(1492年)四月赐名[19]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
  2. ^ 2.0 2.1 《明史》卷一百零三·表第四·诸王世表四
  3.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九》
  4.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八》
  5.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作景泰元年(1450年)册封。
  6.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一》
  7.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一》
  8.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三》
  9.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六》
  10.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一》
  11.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四》
  12.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
  13.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五》
  14.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十八》
  15. ^ 《明史》作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即袭封。
  16.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三十六》
  17. ^ 17.0 17.1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七十七》
  18.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三十七》
  19. ^ 19.0 19.1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六十二》
  20.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九》
  21.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八》
  22. ^ 22.0 22.1 22.2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四》
  23. ^ 23.0 23.1 23.2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三十六》
  24.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十八》
  25.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七》

原因:明政府封之
明汤阴国国王
1444年-1485年
继任者:
朱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