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龙
林秋龙 | |
---|---|
台湾省省议员 | |
任期 1973年2月1日—1977年12月19日 | |
天仁工商校长 | |
任期 1975年8月—1990年6月 | |
前任 | 高文瑞 |
继任 | 赖英仁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38年6月14日 日治台湾台南州北门郡佳里街 |
逝世 | 2023年3月7日 | (84岁)
国籍 | 中华民国 澳大利亚 |
配偶 | 黄昭美 |
学历 | |
---|---|
经历 | |
林秋龙(1938年6月14日—2023年3月7日),台南县佳里镇(今台南市佳里区)人。台南地区政界及教育界人士,曾任台湾省第五届省议员、台南天仁工商之校长。
早年生平
[编辑]林秋龙,1938年(昭和13年)生于日治台湾台南州北门郡佳里街。林秋龙青年时期求学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于中学担任教职,由于教学认真,深受学生爱戴,并与家长关系良好,得以培养其在地方上之人脉。参与政治后,1973年首次竞选即高票当选台湾省第五届省议员。后担任台南学甲天仁工商之校长,至1990年卸任。期间林秋龙亦跨足商界,于台南地区参与经营塑胶制品、电子电机等产业之公司,并担任企业负责人。
踏入政坛
[编辑]早年台湾仍处在万年国会的时期,完全民选的台湾省议会实为最具台湾民意基础之机构。林秋龙于35岁时,即透过民主选举当选台湾省议员,在任期间清廉自持,极力为民喉舌,为当年民意代表中的青年才俊。卸任省议员职务后(为与其他地方选举同步,第五届省议员任期延长11个月),林秋龙投入参选中央国大代表增额选举,期间遭逢1978年中美断交,选举活动因而宣告停止。后感时局纷乱,转回投身教育,一心为社会发展培育人才。林秋龙担任省议员期间所关注的议题,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项:
一、建设方面:曾建议政府筹款疏濬台南县官田溪,以确保附近居民生命财产之安全。对于乌山头水库、白河水库之水源涵养,曾建议必须全面施行水土保持工作。此外,也曾建议将白河水库水面行驶权开放,由民间经营游艇业,以发展观光事业,促进地方繁荣。
二、交通方面:大量提出建言,包括曾建议政府从速辟建台中港至高雄港沿海铁路,建议公路局兴建一八○甲线台南-新化路许县溪桥,请政府拨专款兴建台南县滨海公路横跨曾文溪之“国圣大桥”,以利交通及发展地方观光事业并加速农村经济之复兴。另外,对于便民与发展产业方面,曾提出建议准予农民搬运资材用之四轮马达小货车〈包括三轮机车〉得以行驶公路,以利农产品及农用资材搬运。
三、农林方面:大量提出保护农民利益之政策,曾建议收购稻谷采用申报制度、废止一年一度的农村牛只检验、有效辅导养殖业渔民革新养殖法、调整糖厂与蔗农间之分糖比率、统一日期实施全省全面性消除野鼠,以减少粮食之损害并保护儿童安全等。
四、民政方面:广泛提出各层面之利民政策,曾建议调整各级公务人员之房租给与标准、恢复土地登记簿阅览制度、将纵贯公路发生车祸案件划归公路警察队处理,减轻地方警察负担;并建议速在台南县新营镇设立省立医院,以加强为病患服务,以及修改“社会救济法”,以期配合时代进步。
林议员出身于农业大县台南,故对于台湾农业之发展与建设极为关注,其努力使地方农业得以更加兴盛,并带动地方的繁荣,这也使其在台南地区政治人物与台湾议会史上得以占有一席之地。
投身教育
[编辑]经台南县老县长、天仁工商第二任校长高文瑞先生之推荐,林秋龙接任台南市私立天仁高级工商职业学校第三任校长,在任近十五年,为天仁工商任期最长之校长。林校长办学期间成绩斐然,广受学生、家长、与教职员爱戴,亦深受校方董事会及董事长吴三连先生之信任与托付。天仁工商是台南第一所私立高中职业学校,当时为台南学甲地区的最高学府,全盛时期于日、补校共有近1500名学生。
为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林校长十分重视新一代的技职教育,任内将校内机械制图科改设为电子设备修护科(后改电子科),并于附设进修补习学校增设电子科,另亦将机械科改为机工科、汽车修护科改为汽车科、及筹设资料处理科等。
卸任退休
[编辑]林秋龙于校长职务卸任后,寓居于台南市经商,参与企业经营。退休后以园艺颐情养性,仍时参与台南地方上的政商活动,与台南帮企业成员关系良好。后迁居高雄市左营区,并移民澳洲布里斯本市。
2023年3月7日下午近三时,林秋龙因病逝世于台大医院。3月23日上午于台北市第二殡仪馆设奠,依其遗愿火化后,从简以环保树葬方式安葬于台北木栅的富德灵骨楼咏爱园树葬区。
家族成员
[编辑]- 父亲林启章,早年于日据时期,坚持在乡里间推动汉字教育,邻里尊称其为启章伯。母亲林曾蕋,皆安葬于台南净修禅院。
- 长女林秀容,投身金融产业,移民澳洲。
- 长子林建廷,投身科技产业耕耘、创业。并承其父之育才职志,担任大学教职、企业培训讲师。
参考文献
[编辑]- 台湾省议会史料总库
- 台湾省咨议会数据库,议员简介
- 中华民国地方议会议事录总库
- 天仁高级工商职业学校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