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归德州 (银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归德州唐代安置党项羌所置的羁糜州,武则天圣历二年又安置吐谷浑降人于此,开元五年(717年),论弓仁兼任归德州都督[1],寄治银州[2][3]。当在今宁夏省东南境。

注释[编辑]

  1. ^ ‘武则天以归德等州安置后至吐谷浑降人。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吐蕃大相论钦陵(禄东赞子)为赞普所攻,兵败自杀。钦陵弟赞婆率部干余人内降,则天命他领众镇守洪源谷(在今甘肃武威东南、古浪西北)。钦陵子论弓仁亦以所统吐谷浑七千帐来降。接踵又有吐谷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内附。弓仁等所领近万户吐谷浑落脚何处,史籍语焉不详。但《拨川郡王碑》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拨川郡王乃论弓仁卒后追封爵号。碑云“自公拔身向化,首变华风;泽、潞之间,始见戎州矣。……开元五年(717),兼归德州都督”。碑文说明圣历二年的吐谷浑降户被安置于河东道的泽、潞二州之间和关内道的党项归德州。按,归德州侨治于银州。论弓仁降后,于银州、长安两处置家,故其子孙“因家”于“自银州至于京兆”。弓仁之所以置家于银州,当因其所统吐谷浑部落的多数被安置于此。又,银州还是内徙党项的集中居地,归德州初置,就是为内迁党项而设。论弓仁既为归德州都督,正说明其所统吐谷浑降人至少有一部分被安置于此。归德州为羁縻州,而羁縻州的都督刺史均为世袭,故论弓仁的孙子论惟清就曾世袭归德州都督府都督。’。史念海主编,《中国通史》(第6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2. ^ ‘银州下。隋雕阴郡之儒林县。贞观二年,平梁师都置银州,隋旧名。天宝元年,改为银川郡。乾元元年,复为银州。……归德州。寄治银州界,处降党项羌。’。《旧唐书》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十道郡国一/关内道/银州下
  3. ^ ‘党项州五十一,府十五。贞观三年,酋长细封步赖内附,其后诸姓酋长相率亦内附,皆列其地置州县,隶松州都督府。五年又开其地置州十六,县四十七;又以拓拔赤词部置州三十二。乾封二年以吐蕃入寇,废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等十二州,咸亨二年又废蚕、黎二州。禄山之乱,河、陇陷吐蕃,乃徙党项州所存者于灵、庆、银、夏之境。清塞州。归德州侨治银州境’。《新唐书》卷四十三下志第三十三下/地理七下/羁縻州/关内道/党项/灵州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