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MG213转膛机炮
毛瑟MG213 Mauser MG213 | |
---|---|
类型 | 转膛航空机炮 |
原产地 | 德意志国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毛瑟 |
研发日期 | 1940年代 |
生产商 | 毛瑟 |
制造数量 | 15门(原型) |
衍生型 | MK213(MG213C,MG 213/30)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
长度 | |
枪管长度 |
|
宽度 | 208毫米(8.19寸) |
高度 | 230毫米(9.06寸) |
炮弹 | |
口径 |
|
枪管 | 1根,线膛 |
枪机 |
|
发射模式 | 全自动 |
载具 | 战斗机 |
射速 |
|
枪口初速 | |
供弹方式 | 弹链 |
毛瑟MG213(英语:Mauser MG 213)是一款由德国枪械制造商毛瑟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纳粹德国空军而研制的20毫米单管转膛航空机炮。
历史
[编辑]帝国航空部要求一款射速1,000发/分钟、初速1,000米/秒的20毫米的航空机炮。由于当时现有的枪机系统无法应对这样的高性能参数,这武器需要完全重新研发。而且枪械以上的每个膛室都只能装填、点燃并且射出一发弹药,这极严重地限制了整个系统的射速。而且枪械在空中的射击和操作能力亦受到缠斗期间形成的G力所重大影响。
1944年,毛瑟公司开始对MG213A机炮的现代化工作。设计人员在进行旧型机炮的现代化改造时改变了他们的概念,并且引申出第一款转膛机炮——MG-213C的全新改进。
在新版本以上采用了自19世纪以来已知的左轮手枪以上的弹巢系统,将枪管与膛室分离。结果,闭锁系统的线性运动变成了旋转运动,而这样一来就可明显地增加射速和可靠性。此外,原来的气动式装弹机也被移除了。
1944年至1945年间,MG213C安装在梅塞施密特Me 262A-1a“飞燕”战斗机进行了火力测试。尽管该航空机炮表现的性能优秀,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它并未投入到大量生产阶段,只生产了15门原型就研发结束了。[3]
操作
[编辑]该航空机炮是由毛瑟所研发,但就目前资料所知,它从未投入过实战。它是从早期的设计,MG213A所研发出来的。MG213A采用了气动式操作,充分地利用从炮管带到导气管的高压燃气。在MG 213当中,在主体后方的转轮匣的直接运动被改为装有从动件的对角线式凸轮。凸轮使得装填器发挥作用,将弹药装入转轮型弹巢并且转动转轮匣。密封是借由包覆转轮型弹巢和以耐热钢制的后膛所实现。这项创新可让其在燃气气压非常高以下作膛室运动。而转轮的旋转轴线位于炮管轴线的下方。转轮匣具有五个膛室,[4]在操作、供弹、击发和抽壳的过程中至少填满了当中3个膛室。从后面看时,弹巢为逆时针旋转。弹巢在5点钟位置上弹、在12点钟位置开火,并且在10点钟位置抽壳,而直到返回5点钟位置前都是空膛状态。
延伸研发
[编辑]虽然该航空机炮从未投入于战争当中使用,但在发现这案例以后,随即引起了瑞士、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机炮开发人员的注意。而这些原理所形成的基础,亦促使了盟军当中的西方国家于战后的多款武器的研发进度。
以其为基础研制的30毫米口径版本MG213C或MK213,更是进一步引申为英国“亚丁”(ADEN)、法国“德发”(DEFA)、瑞士厄利孔KCA等转膛机炮的范本[5];而20毫米口径版本则引申为美国的M39机炮。其中英国“亚丁”就是在八年后研发来的,而美国的M39E亦在朝鲜战争期间投入了战斗评估[5]。瑞典空军采用了由瑞士军备制造商厄利孔康特拉韦斯公司(英语:Oerlikon Contraves,在2009年与莱茵金属公司合并后更名为莱茵金属防空公司)所生产的30毫米KCA,在1978年至2005年间被用作为绅宝JA 37“雷”式的衍生型JA 37拦截机的机炮安装在适形䇲舱内,命名为M/75机炮。奥瑞康206RK和302RK亦是以MG213为蓝本。
转膛机炮在二战以后的德国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由毛瑟公司(其后成为莱茵金属集团的一部分)所负责研发。目前,莱茵金属生产毛瑟BK-27和35/1000两款转膛机炮。
参见
[编辑]- 毛瑟
- MG FF机炮
- MG 151机炮
- MK 214 A机炮
- MK-108航空机炮
- MK-112航空机炮
- MK-115航空机炮
- BK 3,7航空机炮
- BK 5航空机炮(MK 214)
- 厄利孔35/1000转膛机炮
- 厄利孔KCA转膛机炮
- 亚丁转膛机炮
- 德发转膛机炮
- BK-27机炮
- R-23转膛机炮
- M39机炮
资料来源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 Walter Schmid; Mauser-Werke Oberndorf. Die Entwicklungsgeschichte der Mauser-Flugzeugbordwaffe MG-MK 213 C: Vorläufer der BK 27. DWJ. 2004. ISBN 978-3-93663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