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胡利亚卡

坐标15°29′26.6″S 70°07′37.5″W / 15.490722°S 70.127083°W / -15.490722; -70.127083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利亚卡
Juliaca
胡利亚卡旗帜
旗帜
胡利亚卡徽章
徽章
绰号:Ciudad de Los Vientos(风之城)
胡利亚卡在秘鲁的位置
胡利亚卡
胡利亚卡
在秘鲁的位置
坐标:15°29′26.6″S 70°07′37.5″W / 15.490722°S 70.127083°W / -15.490722; -70.127083
国家秘鲁
大区普诺大区
圣罗曼省
胡利亚卡区
建城1630年
成立1908年10月3日
政府
 • 市长David Sucacahua
(2019年–2022年)
面积
 • 总计533.47 平方公里(205.97 平方英里)
海拔3,825 米(12,549 英尺)
人口(2017年)
 • 总计276,110人
 • 估计(2015年)[1]273,882
 • 密度518人/平方公里(1,341人/平方英里)
时区秘鲁时间(UTC-5
电话区号+51
网站官方网站

胡利亚卡(西班牙语:Juliaca;克丘亚语:Hullaqa;艾马拉语:Hullaqa)是秘鲁东南部普诺大区圣罗曼省的首府。它是大区人口最大的城市,2017年人口为276,110。胡利亚卡位于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在的的喀喀湖东北面(相距45公里),海拔高度3,825米。始建于1826年,面积533.47平方公里。胡利亚卡是普诺大区最大的经济中心。而且是秘鲁最大的商业区之一。胡利亚卡接近查卡斯湖(laguna Chacas)、的的喀喀湖、奇迹河(río Maravillas),还有西路斯塔尼墓地的遗址。

根据国家统计与信息研究所,胡利亚卡是秘鲁人口第十三多的城市。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胡利亚卡的人口是276,110。

每年的二三月的时候,胡利亚卡举办纪念大地母亲的节日(狂欢节)。在这时游行者穿着多彩服装到街上跳高原的典型舞蹈。每年1月20日人们也庆祝圣巴斯弟的节日。

胡利亚卡的地面交通系统完善:道路和铁路线将胡利亚卡与秘鲁南方的其它城市连接起来(普诺库斯科阿雷基帕塔克纳),还能通往玻利维亚共和国,因此是个旅游者的过境点。

就像美国芝加哥,胡利亚卡有“风之城”(Ciudad de Los Vientos)之称。因为它位于经常刮风的科劳高原,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有风。胡利亚卡也被称为“袜子之城”(Ciudad Calcetera)或“针织之城”,因为它是一个主要生产袜子、毛衣和手工艺品的中心。现在,衣服、羊毛和纺织物的生产都是工业过程。

它是印加曼卡·卡帕克国际机场(Inca Manco Capac Airport)的所在地,这机场是大区的主要机场。

名称由来

[编辑]

历史学家拉蒙·里奥斯(Ramon Rios)辩称,“胡利亚卡”(Juliaca)来自克丘亚语中的Xullaskca kaipi(下着毛毛雨),暗示当印加部队追赶科利亚人到达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的这一部分时,他们注意到在Huaynarroque山下了毛毛雨。

但是,贾斯图·鲁埃拉斯(Justo Ruelas)断言,“胡利亚卡”来自克丘亚语中的Shulla Qaqa(岩石上的露珠),这是由于在Huaynarroque山和圣克鲁斯山(Santa Cruz)附近可以看到小的石英颗粒,类似于落在岩石上的晨露。

历史

[编辑]

西班牙以前

[编辑]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就有人类居住,这些定居者致力于农业和牲畜(羊驼豚鼠)。

乌鲁族(Uros)定居于当地的海流城市,获益于拖拖拉草(totora)和的的喀喀湖的鱼,并盘踞著附近湖泊,例如查卡斯、库里瓦塔(Qoriwata)、科恰潘帕(Cochapampa),还有胡利亚卡河,即今天的科塔河(río Coata)。

“那些名为乌鲁的印第安人……居住在河岸上,并在河里捕鱼为生,自给自足……他们是强壮且性格开朗的印第安人,并且有许多在湖上的人不种田或制作衣服,会进食一些他们称为‘拖拖拉’的根。”

——Garcí Diez,Crónicas en América,[2]

这些定居者在宪法中分别被注册为“Uros de Coata”和“Uros de Desaguadero”,当中科塔河分支与胡利亚卡最有联系。河流把他们与该城连起来,让他们更有联系。另外这些河域居民发展出一门航行技术,用拖拖拉草造的筏,用一款名为“ichu”的野草所造的绳固定。它可以用作捕鱼的支援,有时可以用作从的的喀喀湖到胡利亚卡领域内较小湖泊的运输媒介。

“作为乌鲁族亘古以来存在于当地的证明,可见于在划筏的偏好,和后来在胡利亚卡的筏,还有一些地方名称:Totoral、Torococha……”

——René Calsín Anco,Bodas de diamante de la provincia de San Román,[3]

由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胡利亚卡在Qaluyo文化的影响下蓬勃发展。考古学家在当地发现了一个可以追溯到这个时代的小村庄,该村庄的定居者以番薯藜麦、白藜、卡拉奇、豚鼠等作为主食。他们打造出第一批“waru-waru”,并发展出特殊的纺织工业。

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普卡拉文化的领域在高地这一地区扩展了。在三和四世纪之间,Huaynarroque部落蓬勃发展。随后,蒂亚瓦纳科科利亚印加的霸权接连出现。科利亚和印加是无情的死敌,而唯有帕查库特克及其子迈塔·卡帕克的军事指挥才能够在血腥的征战之中降服英勇的Sapana、Chuchicápac和Huaynarroque部落。

殖民时期

[编辑]

在第一次西班牙入侵期间,胡利亚卡以多种方式被记录在案。佩德罗·西耶萨·德·莱昂(Pedro Cieza de León)曾写道:

“从普卡拉到哈图恩奎拉,有15个联盟。在他们中间是一些城镇,例如尼卡西奥、胡利亚卡等等⋯⋯”

——Pedro Cieza deLeón,Crónica del Perú,[4]

在殖民时代,胡利亚卡是一个区。一个重要的法律文件是由Collao de Corlament所编的,日期为1565年6月23日,由利马审问院院长Lope García de Castro签署生效。在文件中,胡利亚卡被编为区,并委派唐·迭戈·埃尔南德斯(Don Diego Hernández)去管理。

西班牙建城

[编辑]
1945年圣卡塔利娜教堂

在圣卡塔利娜主教堂的教区档案中可以找到某些历史书籍的信息,这些文献证明了西班牙建立胡利亚卡,当时它的名字是:Pueblo de Santa Catalina de Juliaca。

在圣卡塔利娜主教堂的教区档案中,许多书籍都包含有证明这一指定的历史文献。如下:

  • 祝福圣礼兄弟会账目和资产书,创于1684年2月11日。本书包含诸如1755年10月之前的会议记录、著作和其他文献,也就是说,它服务了人民70年,累计有165页。
  • 记录印第安人洗礼的书拥有从1757年到1766年的记录。每条条目的文字均以以下段落开头:“在圣卡塔利娜·德·胡利亚卡镇(Santa Catalina de Juliaca)和圣母圣殿”,共有259页。
  • 洗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73年至1784年(11年)。所有条目的文字都以此开头:“在圣卡塔琳娜小镇”。

上述的文献是写在羊皮纸上的手抄本,是胡利亚卡历史的真正瑰宝。

这些数据显示,西班牙于11月25日建立了胡利亚卡,因为在西班牙天主教日历中,当日是圣杰灵纪念日。

经济

[编辑]

胡利亚卡是商品服务的大型贸易中心,被认为是普诺大区的金融首府。贸易是其主要经济活动,占劳动力的26.5%。胡利亚卡拥有15439个商业机构,[5]占普诺大区贸易的41%。它是La Rinconada高海拔城市非正式金矿开采的商业中心。[6]

胡利亚卡市已成为资本投资的中心。所以,贫困得以减轻,增加了部分居民的人均收入。

气候

[编辑]

胡利亚卡属于亚热带高原气候柯本 Cwb),接壤著高山苔原气候并长年有着寒冷温度。每年平均降雨量610毫米。冬季干燥,夜晚和早晨非常寒冷,下午温暖。

秘鲁胡利亚卡(1961年–1990年,极端1961年–现代)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30.4
(86.7)
26.0
(78.8)
23.8
(74.8)
27.0
(80.6)
23.0
(73.4)
21.8
(71.2)
21.5
(70.7)
22.1
(71.8)
24.0
(75.2)
24.0
(75.2)
25.5
(77.9)
27.2
(81.0)
30.4
(86.7)
平均高温 °C(°F) 16.7
(62.1)
16.7
(62.1)
16.5
(61.7)
16.8
(62.2)
16.6
(61.9)
16.0
(60.8)
16.0
(60.8)
17.0
(62.6)
17.6
(63.7)
18.6
(65.5)
18.8
(65.8)
17.7
(63.9)
17.1
(62.8)
平均低温 °C(°F) 3.6
(38.5)
3.5
(38.3)
3.2
(37.8)
0.6
(33.1)
−3.8
(25.2)
−7.0
(19.4)
−7.5
(18.5)
−5.4
(22.3)
−1.4
(29.5)
0.3
(32.5)
1.5
(34.7)
3.0
(37.4)
−0.8
(30.6)
历史最低温 °C(°F) −4.8
(23.4)
−3.0
(26.6)
−5.0
(23.0)
−7.2
(19.0)
−12.4
(9.7)
−12.0
(10.4)
−12.2
(10.0)
−12.0
(10.4)
−7.8
(18.0)
−5.6
(21.9)
−6.0
(21.2)
−5.2
(22.6)
−12.4
(9.7)
平均降水量 mm(吋) 133.3
(5.25)
108.7
(4.28)
98.5
(3.88)
43.3
(1.70)
9.9
(0.39)
3.1
(0.12)
2.4
(0.09)
5.8
(0.23)
22.1
(0.87)
41.1
(1.62)
55.3
(2.18)
85.9
(3.38)
609.4
(23.99)
数据来源1:NOAA[7]
数据来源2:Meteo Climat (record highs and lows)[8]

人文景观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Perú: Población estimada al 30 de junio y tasa de crecimiento de las ciudades capitales, por departamento, 2011 y 2015. Perú: Estimaciones y proyecciones de población total por sexo de las principales ciudades, 2012-2015 (报告) (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 e Informática). March 2012 [4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2. ^ Diez, Garcí. Crónicas en América. Barcelona: Ediciones Real. 1567. OCLC 7423266. 
  3. ^ Calsín Anco, René. Bodas de diamante de la provincia de San Román. Juliaca: Municipalidad Provincial de San Román. 2001. OCLC 53810615. 
  4. ^ Cieza de León, Pedro. Crónica del Perú. Madrid: Ediciones Atlas. [1549]2004. OCLC 7423266. 
  5. ^ Peruvian government figures.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6. ^ William Finnegan, "Tears of the Sun: The Gold Rush at the Top of the World." The New Yorker, April 20, 2015: 55-65
  7. ^ Juliaca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4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8. ^ Station Juliaca. Météo Climat. [4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