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萨克森-安哈尔特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意志帝国内的萨克森
德意志帝国内的安哈尔特
Three horizontal bars of red, green and white
安哈尔特旗帜
Two horizontal bars of black and gold
普鲁士萨克森省旗帜

萨克森-安哈尔特的历史始于804年被查理大帝征服的古萨克森,它之后转变为了加洛林帝国内的萨克森公国。萨克森继续成为德意志王国的所谓部落公国之一,随后成为由加洛林帝国东部分区形成的神圣罗马帝国。公国发展成为帝国内的一个强大国家,统治著现在德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但在与皇帝发生冲突后,它在12世纪末左右被划分为许多小国。

公爵头衔和选举权传给了安哈尔特的阿斯卡尼家族伯恩哈德,但这个头衔只出现在前领土的几个小东部地区。1212年他去世后,他的财产由他的儿子们瓜分:亨利将安哈尔特建立为一个伯国,而阿尔伯特一世则继承了公爵头衔和剩余的财产。

安哈尔特于1218年升为公国,但在1252年由亨利的儿子们瓜分,形成安哈尔特-阿舍尔斯莱本安哈尔特-伯恩堡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几个世纪以来,安哈尔特地区发生了许多额外的分裂和统一,由此产生了了安哈尔特-科腾安哈尔特-德绍安哈尔特-普莱斯安哈尔特-普洛茨考,并导致了几个分区的重建;1252年之后,它仅在1570年至1603年之间作为一个单一实体被统治。

与此同时,在阿尔伯特一世于1260年去世后,萨克森公国由他的儿子约翰一世和阿尔贝二世共同统治,随后也由约翰一世的儿子共同统治。然而,维滕贝格、劳恩堡和哈德恩地区的地理分离导致它们越来越多地被分开管理。1296年,公国正式分为两个独立的公国:约翰的儿子们成为萨克森-劳恩堡(也包括哈德伦飞地)的统治者,而阿尔贝二世成为萨克森-维滕贝格的统治者。除了公国,阿尔伯特在1295年还获得了戈默恩伯国,1290年,他的儿子和继承人鲁道夫被分封在维滕贝格南部边境的前布雷纳伯国的土地上。选举权的地位受到两党的争夺,直到1356年金玺诏书正式在萨克森-维滕贝格的支持下定居,此后它被称为萨克森选民。1423年,选帝侯由韦廷弗雷德里克一世继承,他也是迈森侯爵和图林根州伯爵。由于选侯选帝侯的等级高于领主或侯爵,因此弗雷德里克的整个领土被称为萨克森选帝侯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剩下的安哈尔特地区——伯恩堡、德绍和科腾——被拿破仑提升为公国,而萨克森选侯国则成为一个王国。直到1813年,他们都是拿破仑的莱茵邦联的一部分。

1813年,普鲁士王国莱比锡战役中占领了萨克森的大片领土,包括选举圈(1807年更名为“维滕贝格圈”);1815年5月签署了一项条约,萨克森将这片领土割让给普鲁士。1815年6月,他们都成为德意志联邦的一部分。1816年,普鲁士重组了其吞并的领土,将其与前马格德堡公国哈尔伯施塔特公国埃尔福特公国艾希斯费尔德、前帝国城市米尔豪森和诺德豪森以及阿尔特马克和勃兰登堡以西的其他地区合并。

1863年,安哈尔特公国终于重新统一,成立了安哈尔特公国。公国于1867年成为普鲁士领导的北德意志联邦的一部分,最后于1871年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安哈尔特成为安哈尔特自由州,而萨克森省继续作为普鲁士自由州的组成部分(均在魏玛共和国境内)。在纳粹统治期间,包括安哈尔特省和萨克森省在内的所有先前的分区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因为它们在1934年被大区取代。

二战后,曾经的安哈尔特和萨克森省形成了占领苏维埃政府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基础。与东德的其他州一样,萨克森-安哈尔特于1952年解散,取而代之的是各个地区,萨克森-安哈尔特大致对应于前马格德堡哈雷区。然而,包括萨克森-安哈尔特在内的各州在1990年德国统一后重新成立,尽管边界与最初的东德的州不完全同。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