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蔡甯 (明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甯(14世纪—15世纪),伯安湖广武昌府崇阳县[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蔡甯是洪武年间刑部郎中蔡奎的儿子,喜欢读书,在桃溪筑馆,年轻就以孝顺闻名,永乐九年(1411年)中举人,入读国子监,曾在十六年(1418年)出使福建有声誉,毕业后授行在交趾道监察御史[2],后曾任部郎,为政廉洁,只吃咸菜和盐配饭,在家中旁边的地下种植葵芥,又和杨宗凯一样在父母去世后庐墓,以孝顺闻名,督学蔡潮为他写下青紫联辉诗[1][3]

引用[编辑]

  1. ^ 1.0 1.1 同治《崇阳县志·卷七·选举》:明举人一百一十九人……蔡甯 以书中,有传……已上俱辛卯科……已上永乐年……蔡甯,字伯安,父奎,洪武初岁荐,官刑部郎中。甯追父志好读书,筑馆桃溪之上,自少事亲以孝闻,由举人卒业胄监,永乐十六年使闽中,绰有能声;为部郎廉洁,常食不过虀盐,舍旁隙地辄种葵芥,督学蔡潮为赋青紫联辉诗。
  2.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十六》:(宣德元年四月丁卯)擢陜西临潼县知县成林、山西介休县知县许资、河南汝州儒学正王琦、新兴县儒学教谕陈抟、陜西韩城县儒学教谕李昌、河南项城县儒学训导李贵、进士张铎、王宪、张骏、龚遂、卢睿、焦宏、罗铨、任伦、陈炎、徐逵、张士贞、郭智、陈琏、于谦、王郁、高敏、陈璇、邵嵩、监生胡谦、包德怀、蒋彦广、赵绅、邵宗、周皡、田富、李彛、郑道宁、孙敏、锺量、蔡宁、王宝、赵伦、杨铎为监察御史。林、郁行在湖广道,资、铨行在广西道,琦、抟、炎、逵、彛行在河南道,昌、于谦、宗行在山西道,贵、睿、宏、胡谦行在广东道,张铎行在贵州道,宪、量行在江西道,骏、遂行在浙江道,任、伦、富行在四川道,士贞、德怀、彦广、绅行在云南道,智、宁行在交趾道,琏、宝行在山东道,高敏、璇、嵩行在福建道,赵伦、杨铎行在陜西道,皡南京山东道,道宁、孙敏南京广东道。
  3. ^ 康熙《武昌府志·卷九·人物志三》:蔡宁、杨宗凯,崇阳人。居丧庐墓,以孝闻。

参考文献[编辑]

  • 同治《崇阳县志》·卷七·选举
  • 康熙《武昌府志》·卷九·人物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