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车轮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车轮舟,也叫车轮舸水车船车船千里船,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船只,最早出现在南北朝。车轮舟使用称作“车轮”、形似水车轮桨替代船桨,由手臂驱动改为蹬腿驱动,由于大腿肌肉比手臂肌肉更加发达,提高了船只的功率,改善了船只的机动性。[1]

清代车轮舸
唐代车轮舟

历史[编辑]

南北朝时期,418年王镇恶的水军装备没有船桨的蒙冲,可能采用轮桨推进[2],科学家祖冲之建造千里船英语qianli chuan,据记载是不受自然因素影响而能够自行运作的机动船。[注 1]此后,到了唐朝武则天年间(公元700年),曹王李皋延续了车轮舟的发展。《旧唐书》中记载过他尝试改进车轮舟的灵活性,使之更加耐用坚固。[注 2]宋朝时,车轮舟被纳入水军战船的编制中,并具有相当的规模。洞庭湖水盗杨么等在南宋宋高宗年间(公元1130年)反叛,著名船匠高宣初时大造车轮舟。后被杨么叛军俘虏后建造了具有24个车轮、命名为“和州载”的大楼船。岳飞随后加入战事讨伐杨么等叛军。[3]和州载反过来成为官军撃退逆贼的有力武器,因为南宋水军仿效叛军大造车轮舟[注 3]。水盗之所以败退与车轮舟上装上了出现于隋唐时期战船已配备的“拍竿”有关。当战船靠近敌方船只时,“拍竿”可以利用机械力量袭撃对方。[注 4]

注释[编辑]

  1. ^ 见萧子显《南齐书‧祖冲之传》卷52列传第三十三“祖冲之”段原文:“及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2. ^ 见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八十一“李皋”段原文:“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3. ^ 资料金出自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原文:“官军战船亦效贼车船而增大,有长三十六丈广四丈一尺,高七丈二尺五寸,未及用而岳飞以步兵平贼。至(金主)完颜亮入寇,车船犹在颇有功云。”。
  4. ^ 资料出自元代脱脱《宋史》卷365原文记载:“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

相关条目[编辑]

参见[编辑]

  1. ^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 海上丝绸之路. [2023-09-23]. 
  2. ^ 资治通鉴/卷118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2023-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5) (中文(简体)). 镇恶溯渭而上,乘蒙冲小舰,行船者皆在舰内;秦人见舰进而无行船者,皆惊以为神。 
  3. ^ 燦爛的中國文明〈中國古代船舶 車船〉. 中国文化研究院.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