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关西郑氏祠堂

坐标24°47′36″N 121°10′40″E / 24.793363°N 121.177773°E / 24.793363; 121.17777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4°47′36″N 121°10′40″E / 24.793363°N 121.177773°E / 24.793363; 121.177773

关西郑氏祠堂
位置新竹县关西镇北斗里6邻明德路56号
建成时间道光十四年(1834年)
官方名称关西郑氏祠堂
类型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登录种类:祠堂
评定时间2006年7月24日
详细登录资料

关西郑氏祠堂,又名郑成珋公厅,位于台湾新竹县关西镇北斗里,为郑姓饶平客家人所建,今列新竹县定古迹

建筑

[编辑]

关西郑氏祠堂位于新竹客运关西站附近的明德路56号,离关西罗氏宗祠10几米处[1]。相传创建之初,风水师建议采略偏北的“丑山兼艮”以求财运亨通,但家族决议改采重读书的“艮山兼丑”,因此坐东北朝西南,以向天公山为屏,朝凤山溪[2]。格局属于正屋带左右横屋的三合院,正身五开间,横屋阔三开间[3]。风格为传统客家式合院建筑,特色为燕尾屋脊,但燕尾弧度较缓[4]。另一特色是红砖平砖顺砌的墙面,砖头有特别过油处理,所以砖色特别红[2]

大门上题“荥阳世第”堂号[2]。对联有“祇父恭兄,即是祖宗孝子;光前裕后,便成天地完人”、“虎踞龙蟠,永奠文昭武穆;蛟腾凤起,端推人杰地灵”等[1]天井以卵石铺地,有透气效果[3]

屋内神龛之所以悬挂匾额“带草衍派”,是相传郑氏先祖某年参加科举考试时,祖宅长出茂盛的书带草,后来中举,后代子孙便以“带草衍派”自称[1][2]。内部陈设早年的农具、书桌、板床等古物,另建一座办公室[5]。其中,神桌上刻有“康熙五十年八月”,时间是关西郑氏来台祖郑清雅到台湾的第四年[1]。农历七月廿九日,郑清雅来台纪念日,族人会来此聚集祭祀[6]

中央三间后墙向后突出,并有一土丘以卵石叠成的化胎,以象征祖后庇佑子孙之意[3]。花园里摆放历代先祖的古墓碑[7],为族人郑俊李自1989年开始搜集齐全[8]

由来

[编辑]
说明牌

关西郑氏来台祖郑清雅,仅二十岁时就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从广东省饶平县莲塘社九村乡到莺歌尖山下桥头开垦[6]。当时,他的故乡遭遇大规模流行病,五世的族人多因此凋零,因此同辈的六世族人多迁移到外地[9]。后代认为郑清雅虽在莺歌开垦,但因某种原因,其墓葬于关西水坑地区[8]。依照饶平家乡的郑姓族谱,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有宗亲郑其华到关西开垦[1]

18、19世纪之交,一部分北部客家人参加拓垦宜兰的事业[10]。郑清雅曾孙郑成珋便在乾隆末年到宜兰头城经营金属业[7][11]。19世纪中期,台湾樟脑、茶叶开始大量外销,吸引客家族群搬到桃竹苗产地[10]。郑成珋部分的族人便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迁到咸菜瓮北门口附近开基立业,也大约在此时建立关西郑氏祠堂[11]。日后,家族在关西壮大,仅在咸丰八年(1858年)分家所抽出的公尝租即达一千两百余石[4]

今貌称为“郑成珋公厅”的祠堂则是1928年所整修[5]

文保

[编辑]
远照

1970年代,城市规划将明德路路口处的郑氏祠堂拆除,以新辟12米道路衔接北平路[12]。郑姓族人于1973年6月6日收到拆除通知后便开始陈情,终于1991年10月19日的台闽地区古迹评鉴会议通过为三级古迹,并于1996年10月16日由县府同意变更道路设计[6]。郑氏祠堂因县定古迹保留后,光复路到了明德路口便停止且在形成了喇叭口,造成日后的交通问题[12]

九二一地震之后,祠堂正厅上方栋梁,出现弯曲、下塌的情况[13]。1999年,县府委由建筑师徐裕健评估修缮费用,估计新台币3005万3206元[11]。由县府争取逾1700万元作重建基金[14]

2000年8月6日,新竹县立文化中心出版《新竹县古迹图文集》就收录关西郑氏祠堂、新埔刘家祠新埔上枋寮刘宅新埔褒忠亭采田福地北埔慈天宫[15]。同月29日,县长林光华、民政局长黄隆钜、工务局长林天俊等到关西郑氏祠堂勘查[13]。12月8日,李干朗、薛琴、周宗贤、杨仁江等学者审查关西郑家祠堂修复计划[16]

2002年8月5日,由县长郑永金、郑氏祠堂主委郑俊李、地方仕绅举行开工仪式[11]。2005年9月18日举行落成典礼时,县长郑永金、郑氏祠堂主委郑盛禧向上月去世的郑俊李表达遗憾之意[5]。因维修时决标公程费仅1820万,包商修缮前就被引起怀疑品质[11]。修缮完工后,出现外墙剥落、屋顶漏水、供电问题等,引起宗亲抱怨[14]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罗际鸿. 《家族傳奇 關西鄭家(下)》植栽「書帶草」 趕考中舉人. 中国时报. 2006-03-25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黄彦瑜. 關西三級古蹟鄭氏祠堂 紅磚建築饒富古意. 中央日报. 2006-10-30 [202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2)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梁素祯. 新竹關西鄭氏祠堂. 中大客家学院电子报. 2009-12-01 [2023-11-22] (中文(台湾)). 
  4. ^ 4.0 4.1 毅振. 古厝踏查行 鄭氏祠堂外觀雖好 內部腐朽. 联合报. 2000-01-17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陈彦豪. 關西鄭氏祠堂修復 古樸依舊 新竹縣府計畫適度開放 讓民眾親近三級古蹟文化資. 联合报. 2005-09-19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徐仁全. 來台墾荒不畏苦子孫薪傳成大器 關西鄭氏宗祠慶祝二百九十週年終將古蹟保存下來. 中国时报. 1997-09-01 (中文(台湾)). 
  7. ^ 7.0 7.1 毛炽伦. 見碑如見人慎終追遠 鄭俊李專門收藏祖先的墓碑. 中国时报. 1999-04-03 (中文(台湾)). 
  8. ^ 8.0 8.1 陈育贤. 鄭俊李蒐藏墓碑追思來台祖. 中国时报. 2000-12-07 (中文(台湾)). 
  9. ^ 罗际鸿. 《家族傳奇-關西鄭家(上)》 原鄉人瘟 宗親向外遷徙. 中国时报. 2006-03-24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尹章义. 尹老師談天說地 誰先開發台灣-客家人?福佬人?. 联合晚报. 1993-12-02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邱国堂. 三級古蹟鄭氏祠堂修復動工. 中国时报. 2002-08-06 (中文(台湾)). 
  12. ^ 12.0 12.1 黄美珠. 不滿直路變彎 關西鎮代會主席 開車擋施工. 自由时报. 2013-06-01 [202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2) (中文(台湾)). 
  13. ^ 13.0 13.1 陈育贤. 關西鄭氏祠堂破損亟待整修 縣府要求有關單位颱風季節做好補強措施. 中国时报. 2000-08-30 (中文(台湾)). 
  14. ^ 14.0 14.1 陈彦豪. 古蹟重修壞更多 宗親跳腳 關西鄭氏祠堂 屋頂漏水、外牆剝落 縣府將追究包商疏失 並接手修繕. 联合报. 2006-03-09 (中文(台湾)). 
  15. ^ 刘瑞祺. 共享古蹟 分擔維護 竹縣文化中心出版畫冊提供鄉親按圖索驥. 中国时报. 2000-08-07 (中文(台湾)). 
  16. ^ 罗缃纶. 修護古蹟 盼恢復原貌 審查關西鄭家祠、湖口三元宮. 联合报. 2000-12-0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