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火辉石球粒陨石
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又称E型球粒陨石,是一种罕见的陨石,只占落在地球上球粒陨石的2%[1],目前已知的E型球粒陨石大约只有200颗[1]。E型球粒陨石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氧化还原的岩石,它们大部分的铁是金属或硫化物,而不是氧化的形式。它们往往有较多的顽火辉石(MgSiO3),因而得名[1]。基于光谱分析,小行星(16) 灵神星被认为是这类陨石最共通的母天体,有一些例子可能来自水星。
不同于大多数的其它球粒陨石,在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中的矿物质中几乎没有铁的氧化物;他门是已知物体中最缺氧的。金属Fe-Ni (铁-镍) 和含硫化物的铁矿物机乎包含这种类型陨石中所有的铁。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包含许多非比寻常的矿物:只能在极度还原的条件下形成,包括褐硫钙石 (陨硫钙石,CaS)、硫镁矿 (尼宁格矿,MgS)、磷镍铁矿 (铁镍硅化物),和强碱的硫化物(例如:硫铜砷矿和硫钠铬矿)。所有顽火辉石球粒陨石的主要成分都是富含顽火辉石的球粒陨石加上大量的金属和硫化矿物的颗粒。尘土状的基质是不常见,而耐火杂质更是很罕见。化学上,顽火辉石球粒陨石的耐火亲石元素含量非常低。它们的氧同位素成分介于一般的和碳质球粒陨石之间,类似于在地球和月球上发现的岩石。它们缺乏氧含量可能意味着它们最初的位置接近创造太阳系的太阳星云中心,可能在水星轨道的内侧形成。多数的顽火辉石球粒陨石都在母天体经历过热变质。它们分为两类:
- EH (高顽火辉石) 球粒陨石包含小球粒陨石 (~0.2 mm) 和高比率的亲铁硅元素。某种程度上有超过10%的岩石是由金属颗粒组成。高顽火辉石球粒陨石的一种判诊断特征是铁-镍金属包含~3 wt%硅元素。
- EL (低顽火辉石) 球粒陨石包含较大的球粒陨石 (>0.5 mm),和低比率的含硅亲铁元素,铁-镍金属包含 ~1 wt% 的硅。
记录上已知最大的E型球粒陨石是1952年坠落于加拿大亚伯达阿比镇的阿比陨石。这颗107公斤的石头坠落在一位农民的麦田中,撞击出直径0.7米、深1.5米的坑[2]。以此估计速度和倾角,它被认为已经抵达相对的低速度和低倾角的轨道,近日点大约是0.95天文单位,远日点大约是2.74天文单位[3]。它被分类为受到冲击融化的角砾岩,在受到撞击从母体分离之后矿物重新结晶[4]。这颗陨石由加拿大地质调查所收藏[5],并且将一颗大的样本展示在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
依据来自ESO的罗塞塔号太空船、新技术望远镜、NASA红外线望远镜机构和史匹哲太空望远镜等的观测,已知在小行星带中最大的E型球粒陨石是(21) 鲁特西亚 (司琴星),直径大约100公里[6]。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Norton, O.R. and Chitwood, L.A. Field Guide to Meteors and Meteorites, Springer-Verlag, London 2008
- ^ Griffin, A. A., Millman, P. M., & Halliday, I. "The Fall of the Abee Meteorite and its Probable Orbit",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Canada, Journal (ISSN 0035-872X), vol. 86, p.8 Feb. 1992.
- ^ Griffin, A. A., Millman, P. M., & Halliday, I. "The Fall of the Abee Meteorite and its Probable Orbit",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Canada, Journal (ISSN 0035-872X), vol. 86, p.11 Feb. 1992.
- ^ Ivliev, A.I. Kashkarov, L.L Kalinina, G.VF Kuyunko, N.S. Lavrentyeva, Z.A. Lyul, A.Yu. Skripnik, A.Ya "Research of Shock-Thermal History of the Enstatite Chondrites by Track, Thermoluminescnce and Neutron-Activation (NAA) Methods"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XXXV, 2004
- ^ 存档副本. [2009-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27). Abee, Alberta
- ^ Lutetia: A rare survivor from the birth of Earth, by ESO, Garching, Germany, Published: November 14, 2011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