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鲁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鲁秀(?—454年),小字天念扶风郡郿县人。东晋雍州刺史鲁宗之孙,也是南朝宋豫州刺史鲁爽的七弟。南北朝时期将领,初仕魏,后入宋,官至司州刺史,但因参与刘义宣等的叛变而战死。

生平

[编辑]

鲁秀家族因应鲁宗之反抗刘裕失败而逃到北方,故鲁秀初亦入仕北魏。鲁秀有谋略,才能比哥哥鲁爽更优,魏太武帝拓跋焘以鲁秀任禁军宿卫,亦了解他的才能。太平真君十年(449年),高梁王拓跋那进攻柔然时被围困,太武帝就命鲁秀领兵去救,自率大军后继。鲁秀在太武帝大军还未赶到时就已击败围困的柔然军,救了拓跋那回来。太武帝更因此功任命鲁秀为中书郎,封广陵侯。不久,太武帝因有传言邺城人民意图据城谋反,多次派人去察看并毁掉后赵石虎定都邺城时留下的皇宫。其时鲁秀也常常乘驿马往返平城及邺,但碰巧因病而延误了回来时间,被太武帝指责。先前鲁秀兄鲁爽屡因酒醉而犯过,正担忧会被诛杀,鲁秀被责难后也恐惧起来。时南朝宋降将程天祚曾与鲁秀见面,并劝他归降南朝,鲁秀亦认同。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南朝宋发动北伐战争,但冬季时魏军发动反攻,鲁秀也随太武帝率兵南攻;与此同时,鲁爽也与拓跋仁率别军南攻,两军终在长江北的瓜步会师,声言要渡江进攻建康。不过,这次兄弟会合却在商讨南归之事。次年,鲁爽在太武帝退兵时以迁坟为由返回长社率领宗人及部众叛变,鲁秀则到寿阳向宋南平王刘铄代表宗人奉表请降。早在鲁秀父鲁轨在世时,鲁轨就有南归的念头,宋文帝亦准备授予司州刺史,只是因为鲁轨在抵抗刘裕的战争中杀了刘康祖刘虔之徐湛之徐逵之才有所顾忌,总没成行。现在宋文帝得知二人南归,十分高兴,任命鲁秀为辅国将军、荥阳颖川二郡太守,不久以辅国将军转参刘铄军事、汝阴内史。

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乘魏太武帝去世而北伐,鲁秀与鲁爽等率四万荆州兵进攻许洛。攻至大索时,魏戍主拓跋仆兰故意出城诱鲁爽进攻,并在檀山设下伏兵。鲁秀看穿了对方的计策,力劝鲁爽不要进攻,但鲁爽不听,乘夜发动进攻,最终在天亮时被敌骑兵夹击,只是鲁秀领兵力战才得击退魏军。不久因应东线进攻受挫,鲁秀也随大军撤退。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发动兵变弑父登位,时鲁秀也在建康,刘劭对鲁秀说:“我帮你杀了徐湛之了,正要任用你呢。”[1]于是授右军将军,配以精兵五千,更让他随萧斌等人进攻以刘骏为首的讨伐军所占据的新亭垒。两军交战时本刘劭军占据优势,快将获胜,但鲁秀却在此时鸣退鼓,刘劭军攻势骤然而止,反为讨伐军将领柳元景乘机反击,大败刘劭军,[2]鲁秀亦在此时阵前归顺讨伐军,倒戈参与讨伐刘劭[3]。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又任命秀为左军将军,不久转督司州豫州新蔡汝南汝阳颍川义阳弋阳六郡诸军事、辅国将军、司州刺史,领汝南太守。

孝建元年(454年),刘义宣与臧质起兵对抗朝廷,也联结了时任豫州刺史的鲁爽一起出兵。鲁秀于是也加入了刘义宣的阵营,并到江陵与义宣会合。但鲁秀和义宣见面后出来,却捶胸道:“哥哥错辨人事,和痴人一同做叛贼,今年就要失败了。”[4]义宣进鲁秀为征虏将军,时义宣先派参军刘谌之东下江州与臧质会合,本想命鲁秀作谌之后继,但当时雍州刺史朱脩之支持朝廷,义宣遂改命鲁秀北攻襄阳。统领抵抗东下军队的王玄谟得知鲁秀并没有东来,高兴地说:“鲁秀不来,臧质就易对付了。”[5]鲁秀攻襄阳失利,大败而还,不过鲁秀回到江陵时就击败了益州刺史刘秀之派往攻击江陵的军队。不久刘义宣及臧质联军亦败于朝廷军,义宣逃回江陵,鲁秀本想以义宣余众和朝廷再决战,但义宣却显得迷惘昏乱,不肯见人,众人于是溃散[6],鲁秀亦只得北走逃难。北走期间鲁秀因部众尽散无法继续行程,只有折返江陵,然而江陵城上士兵却向他射击,鲁秀中箭掉进水中死去,头颅被砍下,传首京师。

参考资料

[编辑]
  • 《宋书·鲁爽传》
  1. ^ 《宋书·鲁爽传》:“元凶之为逆也,秀在京师,谓秀曰:‘我为卿诛徐湛之矣。方相委任。’”
  2. ^ 《宋书·二凶·刘劭传》:“使萧斌率鲁秀、王罗汉等精兵万人攻新亭垒,劭登朱雀门躬自督率,将士怀劭重赏,皆为之力战。将克,而秀敛军遽止,为柳元景等所乘,故大败。”
  3. ^ 《宋书·二凶·刘劭传》:“其月三日,鲁秀等募勇士五百人攻大航,钩得一舶”又“四日,太尉江夏王义恭登朱雀门,总群帅,遗鲁秀、薛安都、程天祚等直趣宣阳门。”
  4. ^ 《宋书·武二王·刘义宣传》:“秀初至江陵,见义宣,既山,拊膺曰:‘阿兄误人事,乃与痴人共作贼,今年败矣’”
  5. ^ 《宋书·鲁爽传》:“王玄谟闻之,喜曰:‘鲁秀不来,臧质易与耳。’”
  6. ^ 《宋书·武二王·刘义宣传》:“鲁秀、竺超民等犹为之爪牙,欲收合余烬,更图一决,而义宣惛垫无复神守,入内圧不复出。左右腹心,相率奔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