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飓风科斯梅
一级飓风(美国) | |
形成 | 2013年6月23日 |
---|---|
消散 | 2013年7月1日 |
(6月27日起退化成残留低气压) | |
最高风速 | 1分钟持续: 85英里/小时(140公里/小时) |
最低气压 | 980毫巴(百帕);28.94英寸汞柱 |
死亡 | 确认3人死亡 |
损失 | 很小 |
影响地区 | 雷维利亚希赫多群岛、墨西哥西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 |
2013年太平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
飓风科斯梅(英语:Hurricane Cosme)于2013年6月在墨西哥太平洋沿岸引起洪灾。2013年太平洋飓风季第3个获命名的热带气旋,系统在6月23日由科利马州曼萨尼约以南的东风波形成。气旋在6月24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并于6月25日增强为飓风。第二天早上,科斯梅达到最大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一级,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40公里,最低气压为980毫巴(百帕;28.94英寸汞柱)。之后,科斯梅开始遇到稳定的空气和较低的海面温度,导致系统在6月26日晚上减弱为热带风暴。系统继续减弱,并于6月27日在墨西哥卡波圣卢卡斯西南偏西约1,110公里处退化为残留低气压表面的低压槽。其残留一直持续到7月1日,在夏威夷群岛东南偏东方消散。
风暴影响雷维利亚希赫多群岛,在索科罗岛产生强劲的海浪和每小时68公里的强风。为防范风暴,国家气象局对格雷罗州、纳亚里特州和下加利福尼亚州发出蓝色警戒(最低风险);对米却肯州、哈利斯科州和科利马州则发出绿色警戒(低风险)。风暴外围的影响给格雷罗州带来了中等程度的降雨,导致阿卡普尔科有轻微的洪灾。在整个州份,风暴造成了24次山崩,阻塞高速公路。格雷罗州有两人遇难,其中一位游客在锡瓦塔内霍被水淹没,另外一名警察在一宗飞机坠毁事故中死亡,灾难亦导致19人受伤。高海浪在科利马州的沿海市镇淹没了许多建筑物,破坏了34个旅游设施,并造成1人死亡。此外,许多由木材和椰子建造的餐厅都遭受到破坏。在曼萨尼约的港口关闭,马萨特兰港也是如此。综合统计,有50间房屋受到风暴的破坏。
气象历史
[编辑]飓风科斯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月8日左右在非洲西岸形成的一股东风波。东风波向西移动,也在加勒比海促成热带风暴巴里[1],最终到达东太平洋。东风波在热带辐合带内向西南方前进,其速度有所减慢[2]。6月20日早上,国家飓风中心开始监测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东南方数百英里的广阔不稳定天气区域[3]。该天气区域在两天发展成热带气旋的机会很低,当时的条件不利于热带气旋发展,但预计随后的日子会较有利于热带气旋发展[4]。该扰动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动,发展出广阔的低气压区;国家飓风中心提升其相应形成的机会[5]。其对流(即骤雨和雷暴活动)逐渐集中在低层中心附近,螺旋带亦变得明显。其组织在卫星和微波图像上有改善后[6],该系统于UTC6月23日中午12时在科利马州曼萨尼约以南约800公里成为第三E号热带低气压[2]。数小时后,国家飓风中心表示,“最大的负面因素可能是低气压的大小,可能阻碍其迅速增强[7]。低气压最初没有变得更有组织,中心对流微薄,缺乏明确的云系特徴;不过,在6月24日早上,骤雨和雷暴活动开始在中心形成。两部高级散射仪途经数阵风力时速63至69公里的风[8],气旋在UTC6月24日凌晨0时成为热带风暴科斯梅[2]。当时观察到一个细小的中心密集云团区特征[8]。
沿墨西哥中部一个中层高压脊西南边缘向西北偏西移动[9],科斯梅在6月24日变得更有组织。大范围及非常寒冷的云顶在风暴中心以外的东南方发展,对流条带开始形成并包进风暴,主要在北半部和东半部[10]。虽然在第二天黎明前,风暴的云系模式向南北延伸[11],但其内核心在微波图像上快速改善,结构在卫星图像上亦变得明显。及时的先进微波探测装置(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 Unit)途经风暴,表示其眼墙接近闭合,伴随强度估计为每小时124公里,早上的卫星图像更短暂看见风眼。结果,国家飓风中心在6月25日将科斯梅升级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一级飓风[12]。鉴于风暴位于轻微的风切变、温暖的海面温度和潮湿的空气环境下,该机构预计在接下来数小时内风暴将进一步增强[13]。UTC6月26日凌晨0时左右,科斯梅达到最高强度,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40公里,最低气压为980毫巴(百帕;28.94英寸汞柱)[2]。此后,海面温度下降导致环流中心西侧的对流开始明显减弱[14]。6月26日晚上,系统减弱为热带风暴[2]。第二天早上,系统的热带风暴半径扩大,但科斯梅的核心,特别是风眼的结构开始瓦解;低层环流也与上层环流分离,所有雷暴活动都消散[15]。系统降至低至中等云层的漩涡,风力下降至低于热带风暴标准,深层对流并没有在中心重新形成[16]。约UTC6月27日中午12时,科斯梅在下加利福尼亚州卡布圣卢卡斯西南偏西约1,110公里处退化为残留低气压区。科斯梅的残留低气压在接下来数天继续向西北移动,于7月1日在夏威夷群岛东南偏东约2,590公里退化为开放的低压槽[2]。
防灾措施和影响
[编辑]墨西哥国家民防系统(Sistema Nacional de Protección Civil)在6月24日及6月25日向各方发出有关风暴的警告。墨西哥当局在整个扰动中保持活跃,政府官员早在6月27日就开始对损坏的基础设施进行勘测和重建。由于天气影响,多个港口停止小船的操作。在风暴期间,曼萨尼约和马萨特兰港停止小船的操作[17][18]。有游客忽视这些停止时,在暴风雨期间驾驶一艘小船时被抛出,并导致至少1人死亡[19]。
科斯梅在6月24日成为热带风暴,墨西哥国家气象局报告风暴可能在该国西部地区产生大雨。风暴的降雨预计在科利马州、哈利斯科州、格雷罗州、米却肯州和瓦哈卡州达到“强烈”至“大”雨。墨西哥国家气象局也认为“因为它的广阔环流,[科斯梅]有潜力产生巨大的山崩和强烈的雨水...波浪4至5米高,海岸上有阵阵强风。”[20]。根据这些预测,墨西哥国家民防系统最初在哈利斯科州,米却肯州和科利马州发出绿色警报“低风险”飓风警告,以及向纳亚里特州和格雷罗州发出蓝色警报“最低风险”飓风警告[21]。科斯梅的持续增强使墨西哥国家民防系统向下加利福尼亚州发出蓝色警报,表示该系统尽管离岸相对较远,但仍有很大潜力产生大雨[22]。
科斯梅于6月25日晚在索科罗岛近海经过,在索科罗岛产生大浪和强风,阵风高达每小时68公里[23]。
飓风科斯梅对墨西哥大陆造成轻微但普遍的破坏。一些不稳定的结构,例如用木头和椰子建成的建筑物,受风暴造成的损失最大。洪水和多次山崩也带来破坏,造成道路堵塞[24][25]。据报在墨西哥西南部和中南部有大量降雨,特别是在米却肯州。据报导,从哈利斯科州卡布科连特斯到格雷罗州阿卡普尔科沿岸有高的海浪[26]。在格雷罗州,大雨造成至少24次山崩,阻塞在数个地方的高速公路。风暴系统造成的降水也导致港口城市阿卡普尔科洪灾[27]。风暴带来的洪灾令50个家园损毁,主要是由于特拉帕河满溢[24]。据国务院经济发展局局长指出,在科利马州,由风暴潮引起的沿海洪灾破坏34个旅游设施。这些设施大多位于特科尼和阿莫里市政府[17][18]。
这场风暴导致数人受伤和3人死亡,其中两个发生在格雷罗州。第一个是墨西哥公路巡逻队的辅助成员,他们的车辆在恶劣天气时与墨西哥城-阿卡普尔科路上的一辆卡车相撞。在同一事故中另外有4人受伤[28]。另有19人也是由于飓风造成的天气引起的两宗类似事故而受伤[29]。与风暴相关的第二宗死亡事故发生在一名男子上,他被高海浪从船上抛出,其后溺水[19]。在风暴系统过后,科利马州库沃特兰的一个海滩上发现了一名中年男子的尸体。但是,他身上的伤表明他已经死了几天,他是否因飓风而死亡是有疑问的[25]。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Stacy R. Stewart.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Barry (PD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10-07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0-11).
- ^ 2.0 2.1 2.2 2.3 2.4 2.5 Eric S. Blake.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Cosme (PD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9-10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Todd B. Kimberlain.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0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Eric S. Blake.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1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Eric S. Blake.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1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 ^ Eric S. Blake. Tropical Depression Three-E Public Advisory Number 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3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 Eric S. Blake. Tropical Depression Three-E Discussion Number 2.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3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 ^ 8.0 8.1 Stacy R. Stewart. Tropical Storm Cosme Discussion Number 4.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4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 ^ Robbie J. Berg. Tropical Storm Cosme Discussion Number 5.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4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 ^ Michael J. Brennan. Tropical Storm Cosme Discussion Number 6.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4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 ^ Stacy R. Stewart. Tropical Storm Cosme Discussion Number 8.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5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 John L. Beven II. Hurricane Cosme Discussion Number 9.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5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 ^ Richard J. Pasch and Michael Zelinsky. Hurricane Cosme Discussion Number 1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5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 Stacy R. Stewart. Hurricane Cosme Discussion Number 12.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6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 Eric S. Blake. Tropical Storm Cosme Discussion Number 16.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7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 John L. Beven II. Tropical Storm Cosme Discussion Number 17.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报告)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6-27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 ^ 17.0 17.1 Alfredo Quiles. Cosme daña restaurantes de playa en Colima. El Universal. 2013-06-26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西班牙语).
- ^ 18.0 18.1 Yovana Gaxiola. Cierran puerto en Mazatlán por efectos de Cosme. El Universal. 2013-06-26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西班牙语).
- ^ 19.0 19.1 Adriana Covarrubias. Huracán Cosme deja dos muertos en Guerrero. El Universal. 2013-06-25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 ^ Prevén lluvias en 5 estados por tormenta Cosme. El Universal. EFE. 2013-06-24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西班牙语).
- ^ Cosme se fortalece y se aleja de la costa mexicanas. El Universal. EFE. 2013-06-25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西班牙语).
- ^ Gladys Rodriguez. BCS decreta alerta azul por el huracán Cosme. El Universal (La Paz, Baja California Sur). 2013-06-25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西班牙语).
- ^ Luciana Sayan. La tormenta Cosme en México se convirtió en huracán. Publimetro. 2013-06-25 [2017-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西班牙语).
- ^ 24.0 24.1 Ciclón Cosme se aleja de México. Fahrenheit. Agence France-Presse. 2013-06-26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西班牙语).
- ^ 25.0 25.1 Alfredo Quiles. Aumentan daños en playas de Colima por Cosme. El Universal. 2013-06-27 [2017-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 ^ Ya como huracán, "Cosme" se aleja de México. La Prensa (Organización Editorial Mexicana). 2013-06-25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 ^ Deja dos muertos huracán "Cosme" en Guerrero. XEU. 2013-06-25 [2014-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 ^ Cosme se vuelve huracán y afecta a Guerrero. Zocalo Saltillo. 2013-06-25 [2017-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Hurricane Cosme claims lives off Mexico coast. Sputnik. 2013-06-26 [2017-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1).
外部链接
[编辑]- 国家飓风中心热带气旋报告:飓风科斯梅
- 国家飓风中心热带气旋报告:热带风暴巴里
- 气候学研究报告:飓风科斯梅(西班牙文)
- 国家飓风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墨西哥国家气象局(西班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