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膜〉(小说),纪大伟创作的中篇同志科幻小说。

概述[编辑]

1995年获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首奖,同年发表于《联合报》。自发行以来已售出美、法、义、日、韩等多国版权,2022年10月意大利译本《Membrana》发行。是纪大伟首度书写的中篇女女科幻小说。主角是经由生殖科技诞生的新人类,故事中没有男性人类角色,多为女性间的互动[1]

小说以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未来城市为背景,讨论科技如何影响人类社会,揭露科技伦理、资本霸权问题[2],并透过人造器官与器官移植,质疑肉体完整性的可能,以及探讨性别的流动与多样性。[3]最后揭露,他们所赖以建立身份认同的记忆都是伪造的[4],借此反思主体。〈膜〉着墨于女同性家庭,然而实际上小说并未直接探讨同性恋,而是在不经意的细节背景中呈现同性恋议题。

故事概要[编辑]

故事开展于二十一世纪海底虚拟未来世界,此时除了人类之外,还有生化人、机器人、克隆人,而同性之间的性关系也是正常的。主角默默是海底城T市的年轻美容师。她在母亲与情人“分桃”时出生,出生时发现感染了“LOGO”菌必须医治,因此默默的童年时光在医院度过了三年。在医院等候大规模的器官移植手术期间,默默被关在无菌病房时,认识了一位名叫安笛(Andy)的小女孩。而安笛其实是一具生化人 (android) ,其功能是提供它身上的生化器官,透过手术移植至默默身上。

当年轻的默默发现器官移植至人体的普遍性,便开始质疑她自己的身体:究竟有哪些成分是她自己的,又有多少是生化人玩伴安笛的?默默找不到任何存在于身躯上的疤痕,安迪存在于她的身体里面不分她我。最后,默默的身体完全架空。因为默默的成年记忆、一切肉体经验,皆是来自母亲以光碟数据库填充她早已切离身躯的大脑。[3]

评价[编辑]

1995年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决选会议上,吴念真认为:“优点是结构清楚,可说是一篇有杀伤力的科幻小说,或许某些知识分子看完之后,会有被痛刺的感觉。身体是别人的,是被改造的,所有历史记忆是被输入的,你做的事情是什么你不知道,原来是梦;有些东西,你想过,但没那么清楚。对!你祇是一个大脑,当你要探察你的真实来源的时候,却发觉完全不堪,你以为自己在塑造美丽,其实是最丑陋的东西,而你却不知道。就像我们支持一种主义、理念,或反对某些东西,最后却发觉都只是谎言。若从这个观点来看,本篇的结构和意义都非常俱全。”齐邦媛则认为:“这是一篇好看的科幻小说,充满了诱惑人的追踪魅力,将二个现代年轻女子的心态,写得细致而栩栩如生,再以科幻的包装,把现今若千台湾文化不露痕迹而巧妙地加进去之后,发现一切原来都是别人输入的。这些情境部达到了小说最有趣的成就。”[5]

文化部新闻提到:“义国媒体以赛博庞克美学(estetica cyberpunk)的书写风格描述科幻小说《膜》的远见视野与创新思维。”[6]

参考资料[编辑]

  1. ^ 王万睿. . 
  2. ^ 尹俊杰. 酷兒小說「膜」英譯本出版 紀大偉將與譯者對話. 
  3. ^ 3.0 3.1 马嘉兰、纪大伟. 衣櫃,面具,膜:當代台灣論述中同性戀主體的隱/現邏輯. 《中外文学》: 130-149. 
  4. ^ 张, 志维. 從假聲借題到假身借體:紀大偉的酷兒科幻故事. 中外文学: 105-124. 
  5. ^ 創新與回歸:第十七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決審記實. 联合报. 1995-10-15。. 
  6. ^ Libreria Lagorai. 

Category:台湾1000专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