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号风球
七号风球是香港一个已停用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于1973年被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取代。
历史
[编辑]香港天文台从1884年开始就为香港海港内的轮船悬挂台风信号以作示警,其后并开始为原有的信号球加设数字来代表风力强度和风向。当时,香港天文台有两套信号系统。一套是本地台风警告信号(为位于香港警戒范围以内的台风),另外一套是非本地台风警告信号(为位于香港警戒范围以外的台风)[1]。
1905年
[编辑]七号风球从1905年开始出现。根据当时的系统,七号风球代表香港西方有台风出现。信号球形状为球体(●)[2]。信号分为红色和黑色。红色信号代表台风距离香港超过300哩,黑色信号则代表台风距离香港少于300哩[2]。
根据当时的宪报,悬挂风球并不一定代表天文台预料香港会出现恶劣天气[2]。
1917年
[编辑]根据1917年的信号系统,七号风球信号球形状为十字(),相等于现在的十号飓风信号信号形状。夜间信号灯颜色最初为“红红红”(由上至下),后改为“红绿红”(仍为由上至下),代表带有飓风风力的风预料会从任何方向吹袭香港,是当时最高的台风信号,亦等于现在的十号飓风信号[3]。
悬挂七号风球时,天文台当局会在水警总部和港务处总部鸣放三次风炮,每次隔10秒[3]。
1931年
[编辑]1931年香港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系统改制,七号风球信号球形状改为圆柱(▉),夜间信号灯颜色则改为“绿绿白”(由上至下),定义改为代表烈风预料从东北方吹袭香港[4]。而原有代表飓风来袭的功能则由十号信号取代,十字形标志亦由该信号继承,并维持至今。
1935年
[编辑]1935年七号风球信号球形状再次改为现在香港市民熟悉的两个朝上锥体[5]。
天文台为改变香港市民对五至八号风球(数字大小)与风力强弱的误解,所以于1973年把五至八号风球合并成现在的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1]。根据记录,天文台是在1972年最后一次悬挂七号风球[6]。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城市現代化 (PDF).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 [2016-08-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 ^ 2.0 2.1 2.2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2nd December, 1905 (PDF). 香港政府宪报. 1905年12月22日 [2016-08-31] (英语).
- ^ 3.0 3.1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June 15, 1917 (PDF). 香港政府宪报. 1917年6月15日 [2016-08-31] (英语).
- ^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December 31, 1931 (PDF). 香港政府宪报. 1931年12月31日 [2016-08-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2-14) (英语).
- ^ 香港政府憲報第933號(1934年12月7日) (PDF). [2017年9月12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年2月7日).
- ^ 一九五六至二零一四年間每年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發出次數及總時段. 香港天文台. [2016-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