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善见律毘婆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善见律毘婆沙》,即《善见律注》,全名《一切善见律毘婆沙》(巴利语Samantapāsādikā),佛教巴利律藏的注释,体现了在斯里兰卡流传的分别说部(史称赤铜鍱部)的悠久传统,绝非一人一时之著作。此书在南齐永明7年(公元489年)时由僧伽跋陀罗(Saṃghabhadra)与僧猗(一作僧祎)汉译,共十八卷,是汉传佛教经典中少见由巴利语译出的著作。

简述

[编辑]

巴利语samanta的意思是“一切,全部的”,汉译本翻为“一切”。[1]pāsādika的意思是“令人喜爱的、端正的”,汉译本翻为“善见”。[2]毘婆沙”的意思是注释,戒律作为佛教传承的主要载体,历经多代人的口耳相传和解释,其注释最能体现部派传统。汉译本的“律毘婆沙”在巴利本的对应原语是“Vinaya-saṃvaṇṇanā”。

南传佛教现有律注版本在有关佛教历史的记载中,与汉译的古代版本相比,已经变更了部分偈颂和解说来强调自己是“上座部”。现在一般将此书归为传说中的觉音所最终完成。

汉传佛教古代时认为它是《四分律》的注释,如日本僧人凝然在《八宗纲要》中就如此主张。但日本高楠顺次郎教授留学欧洲时,考证出它相当于巴利三藏中的《一切善见律注》(Samantapāsādikā),是南传佛教的戒律注释。但是汉译的《善见律注》篇幅只有原本的二分之一,汉译的《善见律注》到后面省略颇多,其译文越到后面越难于和巴利本对照,但大体上还能指出汉译本和巴利本的相同之处[3]

注释与引用

[编辑]
  1. ^ samanta - 定義與意義 - 巴利字典.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2. ^ pāsādika - 定义与意义 - 巴利字典
  3. ^ 水野弘元《佛教文献研究》p169.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