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庇古效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庇古效應

庇古效应(Pigou Effect),又称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认为,凯恩斯效应仅仅考虑了价格下降,影响利率,进而影响私人投资,却忽略了价格下降对消费的影响。消费不仅仅是实际收入的函数,也是私人部门净财富实际价值的函数。可表示为:C=C(Y, W/P)。在未达到完全就业的情况下(经济中存在较大量失业),工资和价格水平的下降,会使得私人部门的净财富的实际价值上升,从而拉动消费需求上升。

庇古在1930年代指出:实际货币余额(M/P)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物价水平P的下降,实际货币余额(M/P)增加,消费者会感到富有,并更多地进行支出(消费)。这被称作是“庇古效应”,可以表示为:价格P下降-货币持有者更加富有-支出(自发性消费)Ca增加-产出Y增加。

M:货币数量。当货币这种金融资产作为财富(W)的一般代表时,M=W。

IS-LM模型中,价格下降不仅仅引起LM曲线右移(凯恩斯效应),也会引起IS曲线右移(庇古效应),从而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

凯恩斯学派的争议

[编辑]

人的行为是由预期决定的,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为负,虽然当前价格水平在下降,自主性投资继续减少,反而会持币观望,从而形成使IS曲线左移的动力。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