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複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代碼複用,也被稱作軟體複用。就是再利用已有的代碼,或者相關的知識去編寫新的代碼來構造軟體。

概要[編輯]

可複用的代碼以及相關的知識與需求文件,設計,測試用例一樣都是軟體開發的組織內部所不可或缺的資產。事實上,最早為人所知的複用正是從代碼複用開始的。所謂的代碼複用,本質上就是對曾經編寫過的代碼的一部分甚至全部重新加以利用,從而構建新的程式。使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將程式設計師從費時費力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

程式庫是一種代碼複用的很好的形式。程式設計師可以建立內部抽象以便程式的部分代碼可被複用,或者直接建立一個自訂庫給自己使用。用于衡量代碼可複用程度的特性通常包括:模組化低耦合,高內聚,資料封裝以及SOC

如果編寫代碼時要利用已有的代碼,則必須定義某種介面或者通訊的方法。這通常包含了對子程式,對象,原型的參照或呼叫。

對於以某個已有程式的舊版本作為出發點來進行新版本的開發的做法也可被視為一種代碼複用。

還有一種做法也可被視為代碼複用。即直接從已有程式中將一段代碼拷貝出來並貼上到另一個地方作為新程式的一部分。但是這種做法往往會使得程式設計師最終陷入重複代碼過多的問題。

為了使代碼複用更加方便,更加迅速並且更加體系化,相關的研究者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就是以此為目的而衍生出來的方法。更加新一點的方法就是代碼自動生成,它會基於使用者設定的一系列參數來自動生成程式的代碼。與此類似的概念被稱之為元程式設計

軟體複用[編輯]

軟體複用是一種電腦軟體工程方法和理論。60年代的「軟體危機」使程式設計人員明白難於維護的軟體成本是極其高昂的,當軟體的規模不斷擴大時,這種軟體的綜合成本可以說是沒有人能負擔的,並且即使投入了高昂的資金也難以得到可靠的產品,而軟體重用的思想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方法。[1]

軟體複用的主要思想是,將軟體看成是由不同功能部分的「組件」所組成的有機體,每一個組件在設計編寫時可以被設計成完成同類工作的通用工具,這樣,如果完成各種工作的組件被建立起來以後,編寫一特定軟體的工作就變成了將各種不同組件組織連接體來的簡單問題,這對於軟體產品的最終品質和維護工作都有本質性的改變。

複用的類型[編輯]

  • 機會性的代碼複用
開發團隊在專案開始時便已知可複用的代碼或組件的存在,因而決定進行代碼複用。
  • 有計劃的代碼複用
開發團隊從戰略角度為了日後的開發能夠複用代碼而進行設計。

複用的形式[編輯]

程式庫[編輯]

編寫程式庫是進行代碼複用最常見的方法。很多共通的操作,比如檔案的讀/寫,作業系統資訊的取得的動作都會被封裝在程式庫中,然後由軟體開發人員來呼叫。使用程式庫的一大優點就是它所提供的操作都是經過充分測試的,但是缺點則是無法對程式庫提供的操作的具體實現進行調整,同時程式庫也要求軟體開發人員花大量時間去學習它的用法。

設計模式[編輯]

設計模式對於同類的相似問題提供了通用的解決方法。它所提供的是概念上的解決方法,對於具體問題往往還需要具體實現一份代碼。利用抽象類介面往往可以在特定的設計模式中達到代碼的複用。

應用框架[編輯]

軟體開發人員往往可以通過第三方的應用程式或者框架來實現對一個程式的大範圍複用,這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但缺點在於第三方的應用程式或者框架往往只在某個特定的應用範圍內才可以適用。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1. ^ 软件复用技术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www.cnki.com.cn. [2022-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