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信任邊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信任邊界(Trust boundary)是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安全的詞語,是指程式資料或是執行的程式在某一個邊界變更了信任程度,或是二個不同信任程度的系統交換資料或是指令的地方,此詞語是指某一個明確的邊界,系統在邊界內的所有子系統都同樣可信的情形[1]。信任邊界內是可以信任的,而信任邊界外,則不可以信任。像某一個應用程式獲得了較高的特權(例如超級用戶),就是一個程式信任邊界的例子[2]。資料信任邊界是指資料從不可信任來源(例如網路插座或是使用者輸入)進入系統的位置[3]

信任邊界違規(trust boundary violation)是指軟體所收到的資料在進入邊界前沒有被驗證,但軟體信任該資料的漏洞[4]

現今的網路系統複雜,因此會造成信任邊界的不明,零信任安全模型對任何的資料存取都不信任,避免了信任邊界不明造成的問題[5]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Peter Stavroulakis; Mark Stamp. Handbook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ecurity有限度免費查閱,超限則需付費訂閱. 施普林格科學+商業媒體. 2010: 13. 
  2. ^ Ari Takanen; Jared DeMott; Charles Miller. Fuzzing for software security test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有限度免費查閱,超限則需付費訂閱. Artech House. 2008: 60. ISBN 978-1-59693-214-2. 
  3. ^ John Neystadt. Automated Penetration Testing with White-Box Fuzzing. Microsoft. February 2008 [2009-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4. ^ Trust Boundary Violation. OWASP.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9). 
  5. ^ 零信任架構(ZTA). 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 [202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