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安寧
倪安寧 Joanna Nichols | |
---|---|
性別 | 女 |
出生 | 美國加州河濱縣[1] | 1954年1月21日
逝世 | 2001年6月7日 臺灣臺北市北投區臺北榮民總醫院 | (46—47歲)
國籍 | 中華民國 美國 |
配偶 | 鄭欽明 |
兒女 | 鄭雅文 |
倪安寧(英語:Joanna Ariadne Nichols[1],1954年1月21日[1]—2001年6月7日),美國加州人,引進聽覺口語法幫助臺灣聽障兒進行早療,並創立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生平
[編輯]倪安寧出生於美國加州河濱縣[1][2],1977年來臺灣從事貿易工作[3],1983年嫁給鄭欽明[4],該年丈夫成立生產嬰兒汽車安全椅的明門實業[5]。
1991年10月10日,倪安寧生下二女兒鄭雅文,但十一月後,經臺北榮民總醫院檢查女兒極重度聽障[6]。當時臺灣還沒有全面實施新生兒聽力篩檢,導致女兒錯過零到六個月的聽損黃金治療期,到兩歲半才便遠赴澳洲裝設電子耳[7]。輕到重度聽力受損的嬰兒,若能在六個月大前診斷治療,到三歲時語言發展可以和同年齡正常兒童相當,但延到六個月以後才診斷出,未來語言和學習都會明顯遲緩[8]。倪安寧為了女兒讓從聽見聲音到開口說話,她聘請加拿大口語訓練專家茱蒂辛賽,來臺灣教導聽覺口語法(Auditory-verbal therapy),才使得女兒手術後三個月後能說話[6]。但因錯過黃金治療期,所以日後對於中文音調無法辨識[7]。
1997年初,倪安寧為幫助同樣有聽障兒的家庭,出資一千萬成立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提供聽障兒家庭醫療、經濟或生活上的補助[9]。此基金會是亞洲第一個以推廣聽覺口語法為宗旨的基金會[3]。他們將此方式譯為中文,並依中文語音和特性適當調整,來教導家長如何將聽覺口語技巧融入孩子日常生活互動中,進而在有意義情境下發展聽能和口語,讓聽障兒回歸普通學校[4]。 基金會在1997年中開始運作,同年10月又在高雄設立分會,起初訓練十六名老師分駐南北提供聽覺口語法訓練,一年來,已有兩百多名聽障兒童受惠[6]。倪安寧對台灣聽障兒的貢獻,曾讓前總統李登輝登門造訪向她致意[10]。
1999年9月,倪安寧意外發現自己左乳有明顯硬塊,經醫師檢驗宣布為乳癌末期,開始去和信醫院接受化療[11]。2000年8月19日,她以癌友身分與丈夫捐贈兩部子宮頸抹片車[11]。2001年6月7日,她因乳癌併發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榮民醫院,享年四十七歲[3]。
身後
[編輯]作家謝其濬在臺灣四處採訪基金會幫助過的聽損孩童及其家庭,將他們故事寫成《愛,使生命動聽》,由天下文化於2002年出版[2]。
女兒鄭雅文在2015年成為臺灣電視節目的主持人[7]。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成立二十三年來,至2019年已受惠四千多名臺灣聽損兒[12]。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1.3 Joanna Ariadne Nichols, Born 01/21/1954 in California. CaliforniaBirthIndex.org. [2024-08-20].
- ^ 2.0 2.1 趙政岷. 《新書櫥窗》《愛,使生命動聽》. 《工商時報》. 2002-08-18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詹建富. 台灣媳婦倪安寧乳癌病逝. 《民生報》. 2001-06-08 (中文(臺灣)).
- ^ 4.0 4.1 王超群. 雅文引進聽覺口語法 造福1300人. 《中國時報》. 2002-01-04 (中文(臺灣)).
- ^ 王皓正、李國彥. 人才品質 吸引回流重點. 《經濟日報》. 2003-08-12 (中文(臺灣)).
- ^ 6.0 6.1 6.2 美國小姐 台灣媳婦 倪安寧 要讓台灣所有聽障兒會說話. 《民生報》. 1998-12-10 (中文(臺灣)).
- ^ 7.0 7.1 7.2 黃競鋒、李柏毅. 【人生轉角】土生土長不會中文 聽障美女主持人行遍逮丸. 《蘋果日報》. 2018-04-01 [2020-04-13] (中文(臺灣)).
- ^ 謝蕙蓮. 人工電子耳 盼納入健保. 《聯合晚報》. 2000-01-28 (中文(臺灣)).
- ^ 溫貴香. 倪安寧捐千萬元幫助聽障兒切身之痛:為愛女遍訪名醫愛屋及烏協助其他家庭. 《中國時報》. 1997-01-20 (中文(臺灣)).
- ^ 洪淑惠. 老美台灣情 她患乳癌 捐2部防癌車 倪安寧感謝全聾女兒重生 盼子宮頸抹片車助他人. 《聯合晚報》. 2000-08-19 (中文(臺灣)).
- ^ 11.0 11.1 黃庭郁. 台灣媳婦倪安寧 化病痛為大愛 陪孩子走過「無聲」日子力搏癌病魔體驗人生. 《中國時報》. 2000-08-20 (中文(臺灣)).
- ^ 葉冠妤. 癌症爸生前研發耳鏡 送給聽損兒的最後一份禮物. 《聯合報》. 2019-06-15 [202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