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滅北燕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魏滅北燕之戰北魏擊滅北燕的作戰。

北燕將領庫傉官斌投降了北魏,不久又叛北魏重新歸附北燕。416年,魏明元帝派驍騎將軍延普,渡過濡水攻殺庫傉官斌。北魏乘勝攻殺北燕幽州刺史庫傉官昌、征北將軍庫傉官提[1]。418年五月,魏明元帝向東巡視,先後抵達濡源(今內蒙古太僕寺旗一帶)和甘松(今內蒙古赤峰市一帶)。派征東將軍長孫道生、安東將軍李先、給事黃門侍郎奚觀等人率騎兵二萬襲擊北燕;派驍騎將軍延普、幽州刺史尉諾,率兵從幽州直指遼西,聲援長孫道生。魏明元帝親駐突門嶺督戰。長孫道生等攻克乙連城,圍攻和龍,大破北燕單于右輔古泥大軍,斬燕將皇甫軌。北燕天王馮跋固守,北魏圍攻不克,掠燕民萬餘家班師[2]

432年五月,魏太武帝於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南郊整訓兵馬,準備進攻北燕。六月,太武帝發兵伐燕,同時左僕射安原、建寧王拓跋崇等屯兵漠南,以防柔然襲其後,七月魏太武帝至濡水(今河北東北部灤河),安東將軍奚斤徵發幽州民眾及密雲丁零族萬餘人,運攻具,出南道,會師於燕都和龍(今遼寧省朝陽市)。魏太武帝經遼西抵達和龍,北燕石城太守李崇等十郡降於北魏。魏太武帝以其民3萬人挖溝塹以圍困和龍。八月,北燕天王馮弘派數萬人出城挑戰,為魏昌黎公拓跋丘、河間公拓跋齊所擊破,死萬餘人。北燕尚書高紹率萬餘保羌胡,魏太武帝攻打,斬殺高紹,魏平東將軍賀多羅攻打帶方(今遼寧義縣北),撫軍大將軍永昌王拓跋健攻打建德(今遼寧建昌西北),驃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攻冀陽(今遼寧凌源市境),皆攻克。九月,魏太武帝引兵西還,徙營丘、成周、遼東、樂浪、帶方、玄菟六郡民眾三萬家於幽州。

433年六月,北魏永昌王拓跋健、左僕射安原等率軍進攻和龍,將軍樓勃另率五千騎兵圍攻凡城(今河北省平泉縣南)。北燕凡城守將封羽,舉城投降,魏軍掠民三千多家回師。434年正月初四,北燕天王馮弘派使臣出使北魏,請求和解。但是不願意把太子馮王仁派到北魏作為人質。 六月二十日,魏太武帝派撫軍大將軍、永昌王拓跋健等人率軍討伐北燕,收穫了當地的莊稼,掠奪北燕民眾回國。435年,北燕遣臣來到建康向劉宋進貢為藩屬。正月十五宋文帝下詔,封馮弘為燕王。三月初六,馮弘派大將湯燭前往北魏進貢。藉口太子馮王仁有病,所以沒派他去北魏為質。四月,馮弘派右衛將軍孫德到劉宋求援。六月二十二日,魏太武帝命驃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鎮東大將軍屈垣等率騎兵四萬人攻打北燕。七月二十四日,拓跋丕等人抵達和龍城下。馮弘用牛肉和美酒犒賞魏軍,獻出鎧甲三千副。屈垣斥責馮弘不送質子,擄掠了男女六千口回國。

北魏多次進攻北燕,燕國日危,上下驚恐。435年十一月,北燕天王馮弘派遣尚書陽伊請迎於高句麗國[3],436年二月,馮弘遣使入貢於魏,並請送侍子。魏太武帝疑其有詐,不許,同時派使者往東方高句麗等國告知馮弘之罪,使不得與通,有逃亡之人,則不得接受。三月,魏平東將軍娥清、安西將軍古弼率精銳騎兵1萬攻燕,平州刺史拓跋嬰率遼西諸軍前往會合,四月,娥清、古弼攻克北燕重鎮白狼城(今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西南)。此時,高句麗王派其將軍葛盧、孟光率眾數萬跟隨陽伊至和龍迎馮弘,助燕抗魏,高句麗軍屯於和龍城東的臨川。北燕尚書令郭生見燕民不願遷徙,乘機叛燕附魏,開和龍城門想要納魏軍。魏軍恐有詐,不敢入城。郭生領兵攻馮弘,馮弘引高句麗兵自東門進城,兩軍交戰,郭生中流矢而死。五月,馮弘下令焚燒宮殿,率領龍城兵民逃往高句麗。北燕歷28年而亡[4]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