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盧文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盧文偉(482年—541年),字休族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陽盧氏南祖[1]後燕征北大將軍、幽州刺史盧溥玄孫,北魏議郎盧敞之子,北魏、東魏官員。

生平

[編輯]

盧文偉出自北州冠族范陽盧氏,父親盧敞是北魏議郎,過繼給盧敞的伯父盧假,後來因為盧文偉的功勳,被追贈幽州刺史。盧文偉年幼時成為孤兒,有志向,讀了很多經史書籍,篤愛結交朋友,從小就為同鄉所敬重,幽州舉薦他做主簿。盧文偉虛齡三十八歲時才被推舉為秀才,出任幽州平北府長流參軍,勸說幽州刺史裴延雋按照水流的故道修築督亢陂,灌溉田地一萬多頃,百姓從中受益,裴延雋將大部分的功勞都歸於盧文偉。盧文偉既善於經營管理修築事業,同時也發展了私人的力量,他家中平素貧困儉樸,因此而致富[2][3]

孝昌年間,魏孝明帝元詡詔令盧文偉兼任尚書郎中,當時行台常景上表請求將盧文偉留下擔任行台郎中。到北魏北方將要混亂時,盧文偉在范陽城囤積稻穀,當時經歷了歉收的荒年,他給予百姓很多救濟贍養,更加受到同鄉百姓的歸附。不久盧文偉被杜洛周俘虜,杜洛周失敗後,盧文偉又進入葛榮軍中,葛榮失敗後,盧文偉返回家中。當時韓樓占據薊城,盧文偉率領同鄉百姓堅守范陽,與韓樓抗衡,北魏朝廷於是以盧文偉代理范陽郡太守。盧文偉防守范陽兩年,與士卒同甘苦,分散家財救濟貧困,沒有人不感動喜悅的。爾朱榮派遣將領侯淵討伐韓樓,平定後,盧文偉因為功勞被封大夏縣男,食邑二百戶,出任范陽郡太守,侯淵將盧文偉留在范陽鎮守。爾朱榮被誅殺後,盧文偉知道侯淵難以相信,誘騙侯淵出去打獵,關上城門不讓他回來。侯淵失去了根據地,便奔赴中山[4][5][6][7]

魏孝莊帝元子攸死後,盧文偉與幽州刺史劉靈助共同謀划起兵,劉靈助發兵攻克了瀛州,將盧文偉留在瀛州管理州中事務,自己帶兵趕赴定州,被爾朱榮的部下侯淵打敗。盧文偉放棄瀛州,跑回范陽郡,仍然與高乾兄弟互相支援。高歡到信都時,盧文偉派兒子盧懷道奉送書信陳述誠意,高歡高興的接納了。中興初年,盧文偉出任安東將軍安州刺史,當時安州還沒歸附,盧文偉仍做主帥,代理幽州刺史,加鎮軍將軍,正式出任幽州刺史。當時安州刺史盧曹也曾跟隨劉靈助起兵,劉靈助失敗後占據幽州歸降爾朱兆,爾朱兆仍然以盧曹擔任幽州刺史,盧曹占據城池,盧文偉攻城不下,就以郡所為州府。太昌初年,盧文偉轉任安州刺史,屢次加官散騎常侍天平末年,高歡以盧文偉代理東雍州刺史,後又代理青州刺史[8][9]興和年間,盧文偉官至驃騎大將軍青州刺史、大夏縣開國男[10]

盧文偉生性輕視財富,喜愛賓客,善於撫慰待人,好施小恩惠,因此無論在哪都很得人心,雖然也收受賄賂,官吏和百姓不覺得很苦,經營所得的資產經常不夠用,聚集得來的財產,迎合寵貴伺候要人,宴請贈送不絕。興和三年(541年),盧文偉在青州去世,虛歲六十,朝廷贈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軍事、司徒尚書左僕射定州刺史,諡號孝威[11][12]

家族

[編輯]

高祖

[編輯]
  • 盧溥,後燕征北大將軍、幽州刺史

父親

[編輯]
  • 盧敞,北魏議郎,贈幽州刺史

堂兄弟

[編輯]
  • 盧洪,北魏高陽王元雍鎮北府諮議參軍、幽州中正、樂陵陽平二郡太守
  • 盧光宗,北魏尚書郎
  • 盧附伯,北魏滄州平東府長史
  • 盧侍伯,東魏衛大將軍、南岐州刺史

兒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齊書/卷22》,出自李百藥北齊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毛陽光,余扶危主編. 《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 下》. 北京市: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3年7月: 四六一–四六三. ISBN 978-7-5013-5179-4 (中文(繁體)). 
  2. ^ 《北齊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盧文偉,字休族,范陽涿人也。為北州冠族。父敞,出後伯假。文偉少孤,有志尚,頗涉經史,篤於交遊,少為鄉閭所敬。州辟主簿。年三十八,始舉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長流參軍,說刺史裴雋按舊跡修督亢陂,溉田萬餘頃,民賴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偉。文偉既善於營理,兼展私力,家素貧儉,因此致富。
  3.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文偉字休族。父敞,位議郎,後以文偉勳,贈幽州刺史。文偉少孤,有志尚,頗涉經史。州辟主簿。年三十八,始舉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長流參軍。說刺史裴雋案舊跡修督亢陂,溉田萬餘頃,人賴其利。雋修立之功,多以委之。文偉既善於營理,兼展私力,家素貧儉,因此致富。及北方將亂,文偉積稻穀於范陽城,時經荒儉,多所振贍,彌為鄉里所歸。及韓樓據薊城,文偉率鄉閭守范陽。樓平,以功封大夏縣男,除范陽太守。
  4. ^ 《北齊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孝昌中,詔兼尚書郎中,時行台常景啟留為行台郎中。及北方將亂,文偉積稻穀於范陽城,時經荒儉,多所賑贍,彌為鄉里所歸。尋為杜洛周所虜。洛周敗,復入葛榮,榮敗,歸家。時韓樓據薊城,文偉率鄉閭屯守范陽,與樓相抗。乃以文偉行范陽郡事。防守二年,與士卒同勞苦,分散家財,拯救貧乏,莫不人人感說。爾朱榮遣將侯深討樓,平之,文偉以功封大夏縣男,邑二百戶,除范陽太守。深乃留鎮范陽。及榮誅,文偉知深難信,乃誘之出獵,閉門拒之。深失據,遂赴中山。
  5.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及爾朱榮之死也,范陽太守盧文偉誘淵出獵,閉門拒之。淵率部曲屯於郡南,為榮舉哀,勒兵南向。
  6.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及爾朱榮死,太守盧文偉誘深出獵,閉門拒之。深率部曲,屯於郡南,為榮舉哀,勒兵南向。
  7.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四·梁紀十》:范陽太守盧文偉誘平州刺史侯淵出獵,閉門拒之。淵屯於郡南,為榮舉哀,勒兵南向,進至中山,行台僕射魏蘭根邀擊之,為淵所敗。
  8. ^ 《北齊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莊帝崩,文偉與幽州刺史劉靈助同謀起義。靈助克瀛州,留文偉行事,自率兵赴定州,為爾朱榮將侯深所敗。文偉棄州,走還本郡,仍與高乾邕兄弟共相影響。屬高祖至信都,文偉遣子懷道奉啟陳誠,高祖嘉納之。中興初,除安東將軍、安州刺史。時安州未賓,仍居帥任,行幽州事,加鎮軍、正刺史。時安州刺史盧曹亦從靈助舉兵,助敗,因據幽州降爾朱兆,兆仍以為刺史,據城不下。文偉不得入州,即於郡所為州治。太昌初,遷安州刺史,累加散騎常侍。天平末,高祖以文偉行東雍州事,轉行青州事。
  9.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莊帝崩,文偉與幽州刺史劉靈助同謀起義。靈助克瀛州,留文偉行州事,自率兵赴定州,為爾朱榮將侯深所敗。文偉走還本郡,仍與高乾兄弟相影響。屬神武至信都,文偉遣子懷道奉啟陳謝。中興初,除安州刺史,不之官,尋轉幽州刺史。安州刺史盧曹亦從靈助舉兵,靈助敗,因據幽州降爾朱兆,兆仍以為刺史,據城不下,文偉不得入。後除青州刺史。
  10. ^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侍伯從弟文偉,興和中,驃騎大將軍、青州刺史、大夏縣開國男。
  11. ^ 《北齊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文偉性輕財,愛賓客,善於撫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頗得人情,雖有受納,吏民不甚苦之。經紀生資,常若不足,致財積聚,承候寵要,餉遺不絕。興和三年卒於州,年六十。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軍事、司徒、尚書左僕射、定州刺史,諡曰孝威。
  12.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文偉輕財愛客,善於撫接,好為小惠,是以所在頗得人情。經紀生資,常若不足,致財積聚,承候寵要,餉遺不絕。卒,贈司徒公、尚書右僕射,諡曰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