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國際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問題國際化[1][2],也稱為台灣問題非中國內政化[3],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台灣問題上的一個術語,指將台灣問題定性為國際爭端,應由國際組織或其他國家共同參與解決的理論。

中國大陸政府認為台灣問題屬於中國內政,反對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插手台灣問題。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布的《告台灣同胞書》,認為美國將會企圖將台灣「國際託管」,由此呼籲台灣人民,應該放棄國民黨政府以及美國的支援,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政府在兩岸對峙早期,因擔心台灣被「國際託管」,也不同意國際組織介入[4]

美國《台灣關係法》認為,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為國際關切事項,對於台灣進行軍事行動,經濟抵制與禁運等手段,美國將會嚴重關切[5]

隨著兩岸實力發展變遷,台灣方面開始致力於將台灣問題國際化,希望通過國際組織或其他國家的干預達到維持現狀或實現台灣獨立的目的。

歷史[編輯]

南韓總統尹錫悅於2023年訪談中,提出:「台灣議題不單純是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問題,而是跟兩韓關係同樣影響國際社會的全球性議題。」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於2023年提出,台灣問題非中國內政,是國際社會議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長秦剛召開記者會抗議[6][7]

參考[編輯]

  1. ^ 美挺台蹭世界卫生大会,包藏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祸心_中国网. 中國網--網上中國. 2023-05-15 [2023-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4). 
  2.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2023-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4) (中文). 
  3. ^ 陳政錄. 秦剛強硬談台海 學者:阻美「台灣問題非中國內政化」. 聯合報. 2023-03-07 [2016-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8). 
  4. ^ 蕭松. “台湾问题国际化”提案的流产.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 [2023-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1). 
  5. ^ 《台灣關係法》第二條:「美國的政策如下……2. 表明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定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而且是國際關切的事務。3. 表明美國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之舉,是基於臺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這一期望。4.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6. ^ 陳政錄. 秦剛強硬談台海 學者:阻美「台灣問題非中國內政化」. 聯合報. 2023-03-07 [2016-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8). 
  7. ^ 李澄欣. 中國新外長秦剛拿《憲法》談台灣問題為何惹爭議. BBC中文網. 2023-03-10 [2016-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