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斑
外觀
大白斑,也就是所謂的大白橢圓,是與木星上的大紅斑做對應的比喻名稱,它是一種在土星上週期性出現的典型白色斑點,直徑可以達到數千公里寬,已經大到足以從地球上用小望遠鏡看見。
事件
[編輯]這種現象的週期性間隔大約是28.5年,當土星的北半球朝向太陽傾斜最大的時候。下面的表是這些紀錄的名單,一般認為週期性斑點部分的年份是1876年、1903年、1933年、1960年和1990年。
- 1876年 - 由阿薩夫·霍爾觀測,他使用白斑來測量這顆行星的自轉週期。
- 1903年 - 由愛德華·巴納德觀測。
- 1933年 - 由威爾·海觀測,喜劇演員和業餘天文學家,一直觀測到接近慶典的時候。
- 1960年 - 由JH包漢觀測(在南非)。
- 1990年 - 由斯圖爾特·威爾伯觀測,從9月24日觀測到11月。
- 1994年 - 由地基天文台和哈伯太空望遠鏡共同研究[1]。
- 2006年 - 由艾力克·邦杜和珍-盧·奧弗涅Jean-Luc Dauvergne觀測。
在1876年之前沒有任何觀測的記錄是件很奇怪的事,在某些方面如同在18和19世紀初長期都沒有大紅斑的紀錄;1876年的大白斑是極為突出的,以60mm的小望遠鏡就可以看見。是早期真的欠缺紀錄,還是1876年的大白斑才真的進入望遠鏡的時代?有些人相信這兩種情況都不是不可能的[2]。
馬克奇傑(1992)描述了大白斑的三種模式:
- 大白斑在緯度上會交替的出現,當一次出現在北溫帶(NTZ)的極限或更高時,隨後的一次將被限制在赤道區域(EZ)以下。例如,1960年的大白斑是高緯度的,而1990年的大白斑就在赤道。
- 高緯度大白斑復發的時間間隔比赤道的大白斑略短一些(~27年比~30年)
- 高緯度的大白斑遠不如赤道的大白斑明顯。
依據這些明顯的規則,奇傑預測下一次的大白斑將在2016年出現在北溫帶,並且將不如1990年的大白斑壯觀[3]。
特性和成因
[編輯]"傳統的"大白斑是很壯觀的事件,在那些活躍的大白斑之外,土星的大氣通常是平淡無奇的,而所有主要的事件都發生在土星的北半球[4]。 開始時通常是一個獨立的小斑點,但是接著在經度上很快的擴展,如同1933年和1990年的大白斑所為;事實上,後者的發展最後在經度上足以環繞整個土星[5]。現在的理論認為大白斑是巨型的大氣上升湧流,或是熱力上的不穩定[6]。
大白斑發生在夏至大概是一種巧合,土星的大氣層完全壟罩在陽光的照射下才是發生的主要原因,雖然這種現象的發生也被緊密的與北半球的冬至連結在一起,但是相似的現象是否發生在冬至的期間仍是未知的,因為土星環有效的阻絕了從地球上對另一個半球的觀測[7]。
註解
[編輯]- ^ HubbleSite - NewsCenter - Hubble Observes A New Saturn Storm (12/21/1994) - Release Text. [2008-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2).
- ^ Patrick Moore, ed., The 1993 Yearbook of Astronomy, Mark Kidger, "The 1990 Great White Spot of Saturn", (London: W.W. Norton & Company, 1992), 179
- ^ Ibid., 180.
- ^ Ibid., 178.
- ^ Ibid., 187-9.
- ^ Ibid., 211-12.
- ^ Ibid., 213-4.
參考資料
[編輯]- 1990/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
- 200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業餘天文學家以12"的望遠鏡在巴黎附近觀測。
- Volunteers Help NASA Track Return of the Drag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atrick Moore, ed., The 1993 Yearbook of Astronomy, Mark Kidger, "The 1990 Great White Spot of Saturn", 176-215,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92).
- Moché, Dinah. Chapter 9: Planets. Astronomy: a self-teaching guide (paper) 4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1996: 245. ISBN 0-471-53001-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