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羌活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羌活湯出處不詳,屬辛溫解表劑,傷寒兩感者,此方主之。

組成[編輯]

羌活獨活防風細辛防己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炙甘草知母川芎生地黃

主治[編輯]

治兩感傷寒。

方論[編輯]

  1. 明·吳昆:傷寒兩感者,此方主之。兩感者,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謂有太陽證之頭疼、身熱、脊強,而又有少陰證之口乾、煩滿而渴也。二日則陽明與太陰俱病,謂有陽明證之身熱、譫語,而又有太陰證之腹滿、不欲食也。三日則少陽與厥陰俱病,主胃有少陽證之耳聾、脅痛,而又有厥陰之囊縮、厥逆也。凡此兩感之證,欲汗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表里不能一治,故《內經》、仲景皆稱必死而無治法。易老意曰:證雖有表里之殊,而無陰陽之異,傳經者皆為陽邪,一於昇陽散熱,滋養陰髒,則感之淺者,尚或可平矣。經曰:氣薄則發世故用羌活,獨活防風、蒼朮、細辛、川芎氣薄者,以升發其傳經之邪;又曰:寒勝熱,故用黃連、黃芩、防已、生地、知母之寒苦者,以培養其受傷之陰。以升散諸藥而臣以寒涼,則升者不峻;以寒涼諸藥而君以升散,則寒者不滯。白朮、甘草,脾家藥也,用之者所以益其脾而建中營之幟爾。嗚呼!於不可治之中而求為可治之策,大羌活者,其萬死一生之兵乎!(《醫方考》)
  2. 清·羅國綱:此陰陽兩解也。蓋表里俱病,欲汗之則有里症,欲下之則有表症。潔古制此方者,意以傳經為陽邪,故以羌、獨、蒼、防、芎、細祛風發表,升散傳經之陽邪;芩、連、知、地、已清熱利濕,滋培受傷之陰血;又用術、草以固中州而和表里,或可救治。(《羅氏會約醫鏡》)

外部連結[編輯]

  • 九味羌活湯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分類[編輯]